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不辟死伤,不畏众强。(《荀子·荣辱》)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乎?(《孟子·梁惠王上》) .4.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7、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 .

8.昔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兼.爱》)

9.虽为庶人,取妻必告,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三、通过查阅工具书,写出各字的异体字,越多越好。 1、啖—— 2、诉—— 3、疏—— 4、奔—— 5.浚—— 6.搜—— 7.脉—— 8.俯—— 9.碗—— 10.吻—— 11.札—— 12.憔—— 13. 補——

16

14.球一 15.婿一

四、查阅王力《古代汉语》附录一《繁简字对照表》,写出下面简化字对应的所有繁体,并说明各繁体宇的本义。 1.摆—— 2.才—— 3.丑—— 4.冲—— 5.复—— 6.筑—— 7.历—— 8.获—— 9.台—— 10.干——

五、仔细阅读,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3.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战国策·秦二》)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临崖濯素手,步水搴轻衣。(潘尼《三月三日洛水作》) 6、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7.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谊·治安策》)

8、薄伐玁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9、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10.老而无妻谓之矜,老而无夫谓之寡。(礼记·王制))

17

1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小雅·棠棣》) 12、未见君子,惄(ni)如调饥。《诗·周南·汝坟》 13、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 14、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伐无道,以屏周室。(《国语·齐语》)

16.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史记·周本纪》) 17、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8、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19、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20、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苟子·非相》) 21、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语法练习

[练习一]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

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

18

画记》)

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

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 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

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国语·鲁语》) 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庄子·应帝王》) 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 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四、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 1、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2.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1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