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背诵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完整word版)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背诵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学习是渗透的

学习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有意义学习的四个主要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真诚、接纳、移情性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1、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

(2)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 (3)学习具有情境性

2、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 3、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只是一种解释,而非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学生对相同命题有不同理解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2)培育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和技巧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认知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25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 注意发展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 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 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 语言发展特点

1.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2.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3.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情绪发展

o 情绪的分类:

1、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一种微弱、瓶颈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o 情绪理论

1、詹姆斯—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1)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1884年对情绪历程的解释理论

认为情绪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

26

(2)朗格:丹麦生理学家,1885年提出机体知觉理论。

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2、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凯农:美国生理学家

观点:情绪伴随血液循环、肌肉、呼吸等一系列身体变化。 3、阿诺德情绪的“认识—评估说”

阿诺德:美国心理学家

观点:情绪源自个体对情境的评估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汤姆金斯、伊扎德

观点: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5、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观点: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三个因素: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o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情绪的自主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日渐增加。

2.情绪活动的丰富性。形成了自尊、自信、自我等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有文饰性、内隐性和委婉特点。

3.情绪体验的跌宕性。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

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并存;强与弱并存;波动和稳定共存;微妙的隐蔽性。

良好情绪

? 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转移的能力; 4.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中学生应当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体魄。 4.培养中学生的幽默感。

5.培养中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忧郁: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 2、恐惧:表现: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

3、孤独:表现: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

4、愤怒:表现:因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能力差,而产生的一种愤懑情绪。

? 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27

1.教会学生习惯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人格

o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 人格的结构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4)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5)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 气质类型

a.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张飞)

b.多血质:活泼型。反映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粗心浮躁、粗枝大叶、容易分散注意力。

c.粘液质:安静型。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反应性低;话少;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

d.抑郁质:抑郁性。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 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