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导论

1.1研究内部控制的背景和意义

1.1.1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概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认为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有力、广泛地关注企业风险管理这一宽泛的领域。 1.1.2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概况

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中国证监会在1999年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本着审慎经营、有效防范化解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责成相关部门拟定(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11月份,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细则》,财

5

政部于2001年6月份,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机制”。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等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许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等积极参与、由财政部牵头开始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2007年3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上述行政规定、法规的制定及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以某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应用实践为案例,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供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下微薄的经验。

1.2研究内部控制的目的

本文试图在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航油等知名企业在内部控制失败应用情况,分析该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重点研究改变其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给予我们的启示,指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应关注的有关问题,旨在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中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基本思路。

1.3研究内部控制内容和框架

本文以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为起点,提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通过对中航油等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披露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各类相关的论文、期刊、国家政策的指引,发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进行研究。一是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包括内部控制的涵义、原则、构成要素、二是通过信息采集和对比,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三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建议;四是通过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以及不足之处。

1.4本文的使用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现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为基本着眼点,包括美国 COSO 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案例分析、引用和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企业的案例分析,探寻其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失误之处,归纳出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此引起人们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问题的研究及重视。引用和收集资

6

料,即从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杂志和部分企业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文中加以引用和参考。问卷调查方法,就是对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企业有关内部控制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解决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

2基本理论

2.1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为达成某种或某些目标而实施,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使企业的经营依循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内部控制深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影响,透过企业之内的人所做的行为及所说的话而完成。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不论设计及执行有多么完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管理阶层及董事会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尚受内部控制之先天条件所限制。

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发展企业经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制定各项程序和制度、进行核算和记录、开展分析和检查等,来进行日常控制和纪律控制。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这种控制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把这种控制叫做企业的内部控制。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 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2.2内部控制的原则

2.2.1相互牵制原则

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