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1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1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古代中

国和古代世界专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福州三模)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 )

A.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解析】 材料“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体现出春秋时期,许多“蛮夷”的诸侯国也参与会盟,这说明会盟制度不断发展,各民族间交流日益密切,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的交流,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最终”;秦朝统一六国,使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

2.(2018·潍坊二模)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C )

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解析】 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制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1 - / 10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需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3.(2018·汕头二模)表

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盘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盘。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 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 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 ) A.西申、犬戎联合攻击西周 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 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 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

【解析】 由材料“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均涉及西申和犬戎联合进攻西周,A项符合题意;B项只是对材料二的反映;材料一反映的是申侯与犬戎主动进攻,C项不正确;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D项不正确。

4.(2018·重庆二模)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C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没有涉及宗法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2 - / 10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分封制下,导致统治者下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不利于周天子的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造成士、庶阶层“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如此增强了地方离心力从而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分封标准也没有涉及到世卿世禄制度,且根据所学,周代血缘政治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强化了贵族特权地位,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濮阳三模)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B )

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 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

B.世卿世禄制规定 D.井田制趋向瓦解

【解析】 由于春秋以前实行世卿世禄制规定官职可以世袭,军功不是改变普通人社会地位的依据,B项正确;士兵地位不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排除A项;体现等级森严的主要是分封制,排除C项;井田制趋向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6.(2018·广东二模)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B )

东周 秦汉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元朝以元大都(北京)的汉语语音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历代战乱时期衣冠南渡,使南京话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南京话成为官话 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并融入满族语音,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官话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魏晋 唐宋 元 明 清

- 3 - / 10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A.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 秦朝已经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且材料反映的是官方语言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朝代更迭、都城迁移与官方语言的融合发展紧密相关,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认同,故B项正确;官方语言的变化并未消除各地语言的差异,故C项错误;官方语言的变化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项。

]7.(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

记述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出处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解析】 据材料“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郡国举孝廉”和“今当举六孝廉”可知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据材料“百姓愁怨,情无告诉”说明世家子弟入仕导致的是百姓的冤情无法申诉而不是政局动荡,故B项错误;由材料“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和“邪佞未去”说明并没有选拔青年才俊,故C项错误;据材料“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说明有些地方官坚持察举的选拔标准,故D项错误。

8.(2018·历史4月预测押题)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4 - / 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