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 转基因食品转入的新基因产生的异种蛋白有可能引起人食物过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A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C错误;转基因食品转入的新基因产生的异种蛋白有可能引起人食物过敏,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认识,深入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7.chIL 基因是蓝细菌拟核 DNA 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 chIL 基因的变异株细胞。过程如图所示,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 chIL 基因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B. 同源替换过程中,蓝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 ①②过程都要使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D. 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变异株的培育过程。①是chIL基因与质粒重组形成质粒1的过程;②是红

- 13 -

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1重组形成质粒2的过程;③是将重组质粒2导入有chIL基因的蓝藻细胞,并同源替换chIL基因,最终获得无chIL基因的蓝细菌。

【详解】hIL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B错误;①②是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需要使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C正确;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红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所需变异株,D正确。

【点睛】本题以蓝细菌为素材,结合变异株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 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 B.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黏性末端两条主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 C. 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 “不同的 DNA 分子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是基因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详解】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不是酶,A错误;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即把指黏性末端两条主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有多个,如细胞体积小,繁殖快、遗传物质少等,C正确;“不同的 DNA 分子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是基因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及选用细菌作为受体菌的优点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能够区分工具和工具酶;明确基因工程成功的基础。 19.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14 -

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 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 冲洗: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用清水冲洗 2 次

D. 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利于染色体着色,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详解】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由于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处于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常,处于后期的染色数目体加倍,因此视野中既有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主要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操作过程及结果,需要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熟记实验步骤及每一步骤的目的,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关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 研究特纳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B. 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 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而猫叫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据此答题。 【详解】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而特纳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病,且调查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不是在市中心随机调查,

- 15 -

A错误;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苯丙酮尿症就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且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遗传病所属类别;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明确调查对象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明确调查内容不同时,调查范围也不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21.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所致。

(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蛋白质 Ⅰ C→CG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Ⅱ C→T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Ⅲ CTT→C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16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