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2004-11-25)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2004-11-2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4.2.3.1方式位(x)

湿球温度项的方式位有4个。数据由2段组成,第1段为湿球温度,第2段为露点温度。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2。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段,每段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

? X=7。湿球温度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露点温度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 ? X=8。湿球温度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露点温度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

? X=B。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段,每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为12组。

2.4.2.3.2有关技术规定

? 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的单位为“0.1℃”。 ? 每组4位数,第一位为符号位,正录入“0”,负录入“-”,位数不足,高位补“0”。 ? 若湿球结冰,符号位改为“,”,其它3位为记录值;若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湿球无记录,用“,,,,”表示。

2.4.2.4 水汽压(E) 2.4.2.4.1方式位(x)

水汽压的方式位有3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0。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 ? X=9。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

? X=A。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为12组。

2.4.2.4.2有关技术规定 ? 水汽压单位为“0.1hPa”。

? 每组3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2.4.2.5 相对湿度(U) 2.4.2.5.1方式位(x)

相对湿度的方式位有6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0。每天4次定时及自记日最小值共5组。 ? X=2。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

? X=7。每天3次定时及自记日最小值共4组。 ? X=9。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

? X=A。每天24次定时及自记日最小值共25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及日最小)为13组。

? X=B。每天24次定时值和自动观测日最小值及出现时间共26组,分为2个记录,第1个记录(21~08时)为12组,第2个记录(09~20时和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为14组。

2.4.2.5.2有关技术规定 ? 相对湿度单位为“”。

? 每组2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 相对湿度为100时,用“%%”表示。 2.4.2.6云量(N) 2.4.2.6.1方式位(x)

云量的方式位有3个。数据由2段组成,第1段为总云量,第2段为低云量。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0。总、低云量段,每段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 ? X=9。总、低云量段,每段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 ? X=A。总、低云量段,每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 2.4.2.6.2有关技术规定 ? 云量单位为成,取整数。

? 云量每组2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 符号“10”或“10-”一律录入“11”。 2.4.2.7 云高(H) 2.4.2.7.1方式位(x)

21

云高的方式位有3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其数据格式规定如下:

? X=0。每天4个时次的云高。 ? X=9。每天3个时次的云高。 ? X=B。每天录入24个时次的云高,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录入的时次数分别为8、5、5、6次。

2.4.2.7.2有关技术规定 ? 只录入实测云高。 ? 云高单位为“m”。

? 每个时次云高的数量不限。出现有两种云状的云高,或者同一云底有二个云高,每种云高为一组,每组云高长7位,前2位为云状(CC),取云状符号(见附录4)前2位,后5位为云高,位数不足,高位补“0”,组间隔符为空格。每个时次间隔符为“,”。

? 在一次观测中,若无云直接录入时次结束符“,”,若缺测先录入“///”,再录入“,”。 2.4.2.8 云状(C) 2.4.2.8.1方式位(x)

云状的方式位有3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每天云状观测时次规定如下: ? X=0。每天4个时次的云状。 ? X=9。每天3个时次的云状。

? X=A。每天24个时次的云状,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录入的时次数分别为8、5、5、6次。

2.4.2.8.2有关技术规定

? 每个时次云状的数量不限。一种云状为一组,由3位符号组成(见附录4),组间隔符为空格。

? 因天气现象影响云状观测时,在云状前增录一组影响该云状的天气现象编码(2位),接着录入云状符号。

? 在一次观测中,若无云直接录入时次结束符“,”,若缺测先录入“///”,再录入“,”。 2.4.2.9能见度(V) 2.4.2.9.1方式位(x)

能见度的方式位有5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0。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每组3位数。 ? X=7。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级别),每组1位数。 ? X=8。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级别),每组1位数。 ? X=9。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每组3位数。

? X=A。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2个记录,每个记录为12组,每组3位数。 2.4.2.9.2有关技术规定:

? 方式位X=0、9、A时,单位为“0.1Km”,位数不足,高位补“0”;方式位X=7、8时,单位为级别。

? 当能见度≥100.0Km时,一律录入“999”。 2.4.2.10降水量(R) 2.4.2.10.1方式位(x)

降水量的方式位有3个。方式位X=2时,只有定时降水量即20~8、8~20、20~20时降水量一段,方式位X=0时,由2段组成,第1段为定时降水量,第2段为自记1小时和10分钟最大降水量;方式位X=6时,由3段组成,第1段为定时降水量即20~8、8~20、20~20时降水量,第2段为自记(或自动观测)每小时降水量,第3段为降水上下连接值。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X=0。定时降水量每天3组;第2段每天自记1小时、10分钟最大降水量共2组。 ?X=2。只有一段,定时降水量每天3组。

?X=6。定时降水量段每天3组;自记降水量段每天(21-20时)共24组,分为2个记录,每个记录为12组;降水上下连接值段每月3组。

2.4.2.10.2有关技术规定 ? 降水量单位为“0.1mm”。

? 降水量每组4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22

? 无降水量录入“0000”,微量录入“,,,,”。 ? 若降水量≥1000.0mm,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四位数中第一位用一特定符号表示,即“;”表示1000+,“:”表示2000+,后三位为降水量。如某日降水量1672.4,录入“;672”。

? 自记降水连续缺测一个以上时段,缺测时段的降水量为累计量时,在缺测的起始时段录入“A---”,中间时段录入“----”,终止时段录入累计降水量。例如,缺测时段从2~3到5~6,气表-1上记录为“←-----------6.1”,录入后为“A--- ---- ---- 0061”。

? 降水上下连接值每月3组。第一组由4位数组成,录入当月最后一天20时至下月1日08时降水量, 无降水量录入“0000”,缺测录入相应位数的斜杠“/”;第二组由10位数字、符号组成,录入上月末段连续降水(或无降水)开始日期、月份和年份,日期、月份为2位,年份为4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中间间隔符为“/”,连续降水(或无降水)开始日期可上跨月、跨年挑取;第三组由5位数组成,录入上月末段连续降水量,若无连续降水量须录入“00000”。每组录满规定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2.4.2.11天气现象(W) 2.4.2.11.1方式位(x)

天气现象的方式位有1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其数据格式规定如下:

? X=0。按天气现象栏记载的先后次序,以日以天气现象为单位录入,每天一条记录。先录入1组天气符号编码(2位),然后录入空格,接着录入天气现象起时与止时各一组,每组4位,前2位录入时(GG),后2位录入分(gg),位数不足,高位补“0”。

2.4.2.11.2有关技术规定

? 天气现象编码表见附录4。

? 若起止时间中间是虚线,则组间录入3个空格;若起止时间有间断两次或以上者,则每一间断录入一顿号或上撇号“'”。

? 某天出现多种天气现象,每种现象结束须录入现象结束符“,”,一天结束须录入日结束符“.”,若全天无天气现象,则只录入“.”。

? 天气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则演变过程的天气符号编码与起止时间,均按记录顺序录入;若同时有两种天气现象,则须分别录入。

? 雷暴和大风,若有移动方向和最大风速及风向时,还须加录雷暴移动方向和最大风速及风向。在按上述规定录完天气现象编码及起止时间后,接着录入间隔符“;”和雷暴移动方向或最大风速及风向,然后再录入“,”。若无方向记载或有方向但混乱,则只录入“,”即可。大风在“;”号后面,先录入最大风速3位数,然后录入空格,再录入风向。若大风现象中无风速记载,则与雷暴无方向处理相同。若天气现象记飑,同时有最大风速,则与大风录入方法相同。

? 夜间不守班。夜间天气现象先录入“(”,结束录入“)”,中间只录入天气现象编码,编码间录入“,”。

? 若天气现象符号后,只有起时无止时,则录完起时后接着录入“,”。若只有天气现象,无起止时间,在录完天气现象编码后接着录入“,”。

? 若起止时间缺测,则按缺测处理。 ? 某天因缺测无记录时,录入“//,.”。

? 同一种天气现象连续出现,只录入起时与止时。

⑴ 同一种天气现象,既有连续又有间断出现时,可按间断情况录入,也可按连续、间断时间录入。

⑵ 雾、雪暴、沙尘暴、浮尘、吹雪、烟幕、霾等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除录入起止时间外(烟幕和霾不录入起止时间),应加录最小能见度。一种视程障碍现象一天只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最小能见度以米为单位,取整数,占3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录完天气现象编码或起止时间后接着录入间隔符“;”和3位最小能见度,然后再录入“,”;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当某一现象的最小能见度出现在夜间时,则录入在夜间栏,最小能见度紧接在天气现象编码后录入;若最小能见度缺测,在间隔符“;”后录入“///”。

2.4.2.12 蒸发量(L) 2.4.2.12.1方式位(x)

蒸发量的方式位有3个。数据由2段组成,第1段为小型蒸发量,第2段为E601B(或大型)蒸发量。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23

? X=0。小型、E-601(或大型)段,每段每天日总量1组。

? X=A。小型段每天日总量1组;E-601B(或大型)段每天24次定时值和日总量共25组,分为2条记录,第一条记录为21~08时蒸发量共12组,第二条记录为09~20时蒸发量和日总量共13组。

? X=B。小型段每天日总量1组;E-601B(或大型)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2个记录,每个记录为12组。

2.4.2.12.2有关技术规定 ? 蒸发量单位为“0.1mm”。

? 每组3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 小型蒸发皿或E-601B(大型)蒸发桶结冰。若有记录时,只录入量,结冰符号不予考虑;若无记录时,录入“,,,”。

? 若E-601B型蒸发器全月无记录时,在小型记录月结束符“=”后,接着录入“=”。 2.4.2.13 积雪(Z) 2.4.2.13.1方式位(x)

积雪的方式位只有1个。全月数据只有1段,每天数据的组成规定如下: ? X=0。每天2组,第1组为雪深,第2组为雪压。 2.4.2.13.2有关技术规定

2

? 雪深单位为“cm”;雪压单位为“0.1g/cm”。 ? 每组3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 ?雪深<5cm无雪压,雪压一律补“000”,雪深5cm无雪压,雪压按缺测处理。积雪微量,雪深录入“,,,”,雪压录入“000”。

2.4.2.14 电线积冰(G) 2.4.2.14.1方式位(x)

电线积冰的方式位有2个。方式位X=0时,由2段组成,第1段为雨凇,第2段为雾凇;方式位X=2时,只有1段。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成规定如下:

? X=0。雨凇、雾凇段,每段每天6组,分别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直径、厚度和重量,各组的位数分别为3、3、5、3、3、5,位数不足,高位补“0”。

? X=2。全月只有1段,每天9组,分别为现象编码、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直径、厚度、重量和气温、风向风速,各组的位数分别为4、3、3、5、3、3、5、4、6,位数不足,高位补“0”。其中现象编码的前2位为雨凇,后2位为雾凇,若某现象缺,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录入“00”;风向风速为一组,前三位为风向,风向采用16个方位和静风的缩写字母录入,位数不足,高位补“P”,后三位为风速,单位为“0.1m/s”。

2.4.2.14.2有关技术规定

? 雨凇和雾凇直径单位为“mm”,厚度单位为“mm”,重量单位为“g/m”。

? 在一次积冰过程中,某些日期有现象,按规定不测直径、厚度、重量,其记录为空白时,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录入相应位数的“-”。

2.4.2.15 风(F)

2.4.2.15.1方式位(x)

风的方式位共有4个。数据由3段组成,第1段为2分钟平均风向风速,第2段为10分钟平均风向风速,第3段为最大极大风及出现时间。每段每天数据的组数规定如下:

? X=E。第1段每天4次定时值共4组;第2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为6组;第3段每天最大、极大风共4组,第2、4组分别为最大、极大风出现时间。

? X=H。第1段每天3次定时值共3组;第2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为6组;第3段每天最大、极大风共4组,第2、4组分别为最大、极大风出现时间。

? X=K。第1段和第2段,每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为6组;第3段每天最大、极大风共4组,第2、4组分别为最大、极大风出现时间。

? X=N。第1段和第2段,每段每天24次定时值共24组,分为4个记录,每个记录为6组;第3段每天最大、极大风共4组,第2、4组为出现时间。

2.4.2.15.2有关技术规定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