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B项。A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取消了相权,C项错误;D项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C、D都不是故事反映的本质,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故正确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等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选D。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有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因此A、B、C均正确。 12.【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故B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因此排除D。 14.【答案】B

【解析】 内阁是因皇帝政务繁忙而产生,故A项错误;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发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B项正确;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故C项错误;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材料中“夏朝设秩宗……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能够说明先秦时期国家统治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 16.【答案】A

【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故选A。 17.【答案】C

【解析】 根据“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可知,题目强调中央对地方控制过于死,分封制地

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力,故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权力,与对地方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故C项正确;世官制是秦汉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现象,表明了当时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如三次不朝见周王就会被周王率领其他诸侯讨伐,这是由于西周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对天子的义务而导致的。 19.【答案】C

【解析】题干中《韩非子·物权》说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所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要在中央”的构想,正确的是C项,A、B两项不能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项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在文化上的措施。 20.【答案】B

【解析】材料“‘楚人’的称呼”体现了分封制;材料“《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体现了郡县制;由此可知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郡县制。 21.【答案】(1)包括了皇帝、中书省、门下省的意见。

(2)一是中央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二是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明永乐帝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由官位较低的官员担任。

(4)主要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解析】

22.【答案】(1)科举制。原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繁荣和保存古代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郡县制。措施:汉代的推恩令,刺史制度;宋代的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统一;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会削弱地方发展活力;在宋代还出现了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特征:一是能充分保证强大中央对整个国家的统一领导;二是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活力;三是拥有相对完善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机制,能够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解析】(1)本题材料提到“状元”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至于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学生需据基础知识作答: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繁荣和保存古代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材料提到,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来源于秦朝郡县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推恩令,刺史制度,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学生需熟记相关知识点。至于其影响,应从利与弊两方面作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统一;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会削弱地方发展活力。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是既能充分保证强大中央对整个国家的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活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3.【答案】(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基础。

【解析】(1)由材料可知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所以两者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2)由“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可以看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从国家统一和行政区划两个角度组织。 24.【答案】(1)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武将权力过大容易威胁皇权。

(2)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3)评价: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危机。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在阐述兵权、财权、行政权等都收归了中央。以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题干意在说明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收权。

25.【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掌握和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

答;第(2)问,注意归纳宗法制的特点;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