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试验操作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钢筋试验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力学性能试验 工艺性能试验

2.0引用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228—200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232—1999)

3.0试验程序

3.1.0力学性能试验 3.1.1试样制备:

3.1.1.1 依据委托,核对试样、测量钢筋截面尺寸。钢筋截面积参照附表。

3.1.1.2 对于测定伸长率的试件应在其平行部分表面上选用小冲点成细划线标出原始标距,原始标距应精确到标称标距的±0.5%。 3.1.1.3 调校试验机零点,选用度盘确定加荷速度,试验速率取决于材料特性,应力速率按下表规定: 材料弹性模量 应力速率(N/㎜2) E(N/㎜2) 最 小 最 大 <150000 2 20 ≥150000 6 60

3.1.1.4 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3.1.2强度测定:把打有标距的试件夹在万能试验机上、下夹具间,屈服点及抗拉强度可借助于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拉伸曲线和微机自动测试系统任一一种方法来确定。 3.1.2.1 屈服点的测定

a、指针方法: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和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指示的最小力或首次停止转达动指示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B、图解方法: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从曲张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始暧时效应时屈服从优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

C、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微机处理)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上屈服

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3.1.2.2 抗拉强度测定:对于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对于呈现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从记录的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或从测力度盘,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珙面积得到抗拉强度。

可以使用自动装置(微机处理)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抗拉强度,可以不绘制拉伸曲线图。

3.1.3伸长率测定:试件拉断后试验将断裂部分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直线上。用直尺测出断后标距,并按公式计算钢筋伸长率,精确至1%。

钢筋等级评定时,按委托单位来样提供的钢筋牌号及强度等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不得高于委托单来样的强度等级。 3.2.0工艺性能试验

3.2.1钢筋的弯曲试验可在压力机、特殊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或圆口老虎钳等设备进行弯曲前根据钢筋截面尺寸计算弯曲,两支持辊间的距离。试验过程中应平稳地对试样施加压力,直至试件达到所要求的角度为止。

3.2.2弯曲后检查试样弯曲处的外面及侧面,在有关标准未作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弯曲试验后试样弯曲外表面无肉眼可见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容重试验、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

2.0引用标准: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3.0试验程序 3.1试样

3.1.1取样方法

3.1.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3.1.1.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宽一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3.1.1.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3.1.2 试样处理

3.1.2.1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栈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3.2 颗粒级配

3.2.1用四分法把来样缩分略重于试验所需的重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3.2.2按规定称取试样,依筛孔大小顺序过筛,直到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重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3.2.3称取各号筛的筛余时,精确至1g。 3.2.4 结果计算与评定

3.2.4.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时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3.2.4.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时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2.4.3 根据各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3.3.密度试验 3.3.1、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我产后直接进行试验。

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于干净的地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以试样和容量筒共重。 3.3.2紧密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填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重筒共重. 3.4.表观密度试验

3.4.1按规定取样缩分至规定数量,筛去4.75mm以下颗粒,洗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3.4.2将试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复盖瓶口,左右摇晃排除气泡.

3.4.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达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边缘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净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的共重。

3.4.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3.4.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重. 3.5含泥量试验

3.5.1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3.5.2称取试样一份,装入容器中,加水至半满,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中,缓慢地将浑浊液倒入。1.18mm及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75mm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