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浅释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金刚经浅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世尊”,什么叫世尊?这是佛十号之一。每位佛有十种通号。释迦牟尼佛由兜天宫降生人间,从摩耶夫人右肋而生,一生出来,即走了七步,莲花托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完这话之后,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故说佛是世尊,当世出世间共同尊仰者。

“食时”,就是到吃饭的时候。

“著衣”,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安陀会,安陀会是梵语,中文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缝起来。第二种叫郁多罗僧,也是梵语,译成中文叫七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种叫僧伽黎,就是祖衣,又叫大衣,二十五余,有一百零八块,这表示什么呢?这衣叫福田衣,一块一块的表示田,由在家人供养三宝,在出家人面前求福,等于种田,把你的功德种到田里一样,所以叫做福田衣。著衣的时候有一个咒愿,其中有云:“善哉解脱衣,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没有再比这个衣高尚的了。

什么时候可以著这种衣呢?升座讲经说法时可以著这衣,入王宫去应供,出世化缘乞食应该著这衣。佛到吃饭的时候,还“著衣持钵”,穿上衣服,手里托钵。

钵是梵语,叫“钵多罗”。中文省略了,单单用一个钵字,是“应量器”,言其钵盛来的饭正够你吃,应你的食量。释迦牟尼佛的钵是四天王所献的一个铁钵,佛拿着钵到舍卫国大城去乞食。为什么出家人要去乞食呢?乞食就是给众生一个机会,在三宝面前种福。到城里去沿门乞讨,有的说是七家,有的说不论几家,乞够一钵为止。

乞食应该“毋越贫而从富,毋越贱而从贵”。楞严经上说:“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为什么这样诃斥他们两个?因为须菩提尊者这样想:“有钱的人为什么有钱呢?因为他们前生做了功德,所以今生就有大福报,如果不向他们化缘,给他种福的机会,他今生若不做功德,来生就穷了。”所以须菩提尊者专门向有钱的人化缘。又因为有钱的所吃的东西,都是好吃的,我相信须菩提尊者好吃好的东西,所以专门向有钱的人化缘。我这

样说,或者是毁谤须菩提尊者也不一定,或者须菩提没有这样的食欲,不像我们一般人专门想吃好东西,但须菩提尊者想给富人再继续种福是真的。

大迦叶尊者是个苦行头陀,一天只吃一餐,所谓“日中一食”。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专门去化缘穷人,他的想法是这样:“穷人为什么穿呢?因为他前世不晓得作功德,所以今生就穷,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前种点福,来生就会有钱富贵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我想迦叶祖师,因为他修苦行,愿意受苦不愿意吃好东西,他知道有钱人尽吃好的,他自己不吃好的,故只向穷人化缘。中国有句谚语云:“减衣增寿,减食增福”。减衣食增福寿,所以大迦叶尊者活到一百二十岁才皈依佛。

须菩提专化富人,大迦叶专化穷人,但是这两种思想都是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所以佛就诃斥他们两个是阿罗汉的行为,不合乎中道,偏于一边。现在佛是平等乞食,也不选择有钱,也不选择贫穷,就好像阿难尊者去乞食:“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行平等乞食。

“次第乞已”,为什么说佛没有拣择呢?他挨着门去乞食,乞完这家就乞那家,很有次序去乞食。

“还至本处”,乞食完了回来,本处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饭食讫”,就是吃完饭了。 “收衣钵”,把衣钵都收起来。

“洗足已”。在印度当时的习惯走路时不穿鞋和袜子,打赤脚,回来吃完饭要把脚洗干净。

“敷座而坐”,饭吃完了,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洗洗脚,脚洗完了做什么呢?就参禅打坐。敷座就是把座位收拾好坐得舒服一点,不是像我们垫得厚厚的,坐得这么舒服,佛是把座位摆得整齐一点而已。

佛无论在吃饭,穿衣服,日用一切的小节上,无时无刻皆表现实相般若,本地风光,不是故意矫揉造作。你若明白佛法,一切举动行为都是修行,不单是在打坐的时候,坐在一个地方,装模作样好像是老修行。不打坐了,就七扯八拉讲

东说西,南朝北国。修道人行为举动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正念。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讲太多就耽误大家的修行,学佛用功修道,一举一动都不妨碍他人。释迦牟尼佛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乱吵乱闹的声音,都是无声无息的。所以不论多少出家人住在一起,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人讲话,就是讲话也是很细声的,不会骚扰他人。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之后,有一位长老,他的名字叫须菩提。

长老,有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法性长老,又有福德长老。年高腊长,言其年龄也高,受戒的时间(戒腊)也久,单单年高而没有受戒,是谈不上年高腊长的。好像摩诃迦叶尊者,年龄最老,受戒的时间也最久,所以叫年高腊长的长老。

法性长老不一定要年高腊长,他可能年纪轻而智慧大,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深明法藏,通达妙义,辩才无碍。福德长老,是有福报又有德行。

长老是一般人恭敬他,称呼他为长老,并不是自命作长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长老,长老是大家公认的,也不是自己去争来的。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分别,受戒十年是下座,受戒二十年是中座,受戒三十年叫上座长老。

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好像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为何八岁作长老呢?舍利弗在八岁时登座说法,把在印度所有的论师都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顾不得不五体投地,向八岁的小孩甘拜下风认输了,所以舍利弗八岁就作法

性长老。舍利弗在七日之内通达一切佛法经藏,你想一想,在七天之内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资格?他是超然有余,因此,在佛的声闻弟子里,他是辩才无碍,智慧第一。

辩才有四种,即四无碍辩。第一是词无碍辩,词是言词,无论谁有问题,他都可以辩胜。他所采用的词藻非常优美精炼,恰到好处,无论任何辩论他都能把对方辩倒。第二是义无碍辩,不单言词上美丽,而在义理方面也无滞,非常通达。第三是法无碍辩,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一切的教法,他都通达无碍。第四乐说无碍辩,他有一种乐说三昧,喜欢为人说法,除非你不想听法,若想听法,则法源源而来,犹如流水,川流不息。

现在这位在金刚法会上当机众的须菩提长老,是年高腊长的长老,也是法性长老,也是福德长老,兼而有之。他出生之时,其家宝藏忽空。其父大惊,为卜吉凶,得一卦,既善且吉,遂名“善吉”。七日后,宝藏复现,故又名“善现”。为什么宝藏会空呢?因须菩提累劫修空观法门,证得空理,在佛的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故他出生时,家里一百零八个装满七宝的宝库自然一空。故须菩提的意思是“空生”。

“在大众中”,须菩提在这般若法会上,百千万亿天人大众中。“即从座起”,他看见释迦牟尼佛结跏趺端坐,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他知道有所表法,表示什么法呢?表示般若智慧的法门。佛于日用伦常里,行住坐卧中,皆在演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三种般若妙法。般若妙法,唯智可入。须菩提既具有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会意了,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法门,故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

“偏袒右肩”,在印度的风俗,偏袒右肩是表示最恭敬的一种礼貌。谈到偏袒右肩,中国的出家人,搭衣也是右边肩膀露出来,这也就是依照佛制来做这种衣,但是在印度、暹罗、缅甸、锡兰的出家人所搭的袈裟都是深黄色的,没有钩环,保存着佛住世时留下来的制度。

中国的袈裟为什么有钩环?因为这是一种通权达变,因事制宜的关系。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在袈裟里边必须穿上衣服,衣服上边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