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习期末考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习期末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4.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就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 5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五、问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a.人的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b.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只有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c. 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是由低到高按顺序逐级递升的,呈现出波浪式演进的态势。

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一)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意志品质。坚韧性的人,一方面善于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的目的的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做到目标专一,始终不渝,

直到实现目的;另一方面能在行为中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坚韧性是人的重要的意志品质,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的前进的坚韧的品质。

(四)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和动作等方面的品质。自制力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自制力又称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抑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3、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行为总是受到一定的动机支配和调节的,动机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而行为是实现动机的外部活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又推动行为,在整个过程中,两者又都受到行为主体的人格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4、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

动机理论有多种,主要有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期望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控制好内外源性对自豪和自尊的情感,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失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决定这三方面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人动机越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个人的经验、受教育水平有关,个体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技能,多增加正向经验,接受自己缺点,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等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期望理论中,动机强度=效价*期望值。当目标适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以及目标要有价值这两个条件达到时就可以激励动机。

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关键是让人们获得满足感。保健因素:满足低级的需要(生理安全感情);激励因素:满足高级的需要(成就趣味挑战责任尊重自我实现)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室( 白日梦)。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 失眠 )、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 (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lpha)波出现在睡眠的( A )阶段

A 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 (D)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 C 睡眠晚期 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 、名词解释 1.意识

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

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里活动。 2. 注意

注意是我们从无限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与集中、激活和抑制。 3. 有意注意

也称作随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

也称为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

指在同意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

也称为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注意的广度又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如果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排列无规则的对象更容易把握清楚。 (2)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注意的广度就会越小。

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6-97

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时间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2) 人的主观状态

3、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P92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4、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1)刺激物的特点

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在一定限度内,刺激物的强度越大,它所引起的兴奋就越强,在这里强度不仅仅指绝对强度,还指相对强度。

(2)个体的自身状态

同样的一些客观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的本身的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而不引起另一个人的注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