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野外避险与救援(动物伤害)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六课野外避险与救援(动物伤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地抖动衣服。 (四)全沟蜱咬伤

蛛形纲,褐色,森林中比较常见。 受害症状:

1、皮肤局部红肿、溃疡。

2、可以传播”森林脑炎”,并有一定的潜伏期。 预防措施:

1、穿越森林后,及时检查。

2、穿越森林前,将领口、袖口及时包扎。 3、尽量不晃动树枝。 处理方法:

1、发现被叮咬后,不要直接拽下,应先在其身上轻轻拍打,随后向前轻轻提起如皮肤中有残留物,应及时取出。 2、用手在叮咬伤口处挤出一些血。 3、向医生咨询,注射疫苗。 (五)蜂类蜇刺

比较凶悍的属于胡蜂科(如马蜂),蜜蜂科的许多种类也有蜇刺。蜇刺症状:

1、局部有红肿、发热、剧痛等症状,5~7天后逐渐消退。 2、严重者出现头晕、眼花、气喘等症状。

3、多处的大面积蜇刺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并导致死亡。 处理方法:

1、千万不要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

2、认真检查,看看是否有蜇刺留在皮肤内。若有,应及时用针挑出,伤口流血任其自然。

3、蜂毒属于碱性,不要用肥皂去清洗。可以用酸性液体(食醋)冲洗。

4、最好能判断是被什么蜂蜇刺的,因为蜜蜂的毒液是酸性的,恰恰应该用肥皂等碱性液体冲洗。 5、如果情况严重,应该送医院。 预防措施:

1、俗话说,不要去捅”马蜂窝”。蜂类在没有受到攻击时是不会主动攻击的,因为蜇刺以后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如果

有人激怒它们,它们是不怕牺牲的。

2、远离蜂巢。蜂类对自己的蜂巢十分珍惜,会誓死捍卫。 3、一旦被大群蜂类攻击,可用厚衣服蒙住外露的皮肤,远离蜂巢。

4、建立营地时,先观察周围环境,远离蜂巢。

5、若着装很鲜艳,有蜜蜂落在你身上时,不要害怕或拍打,只要站立不动,它们不久就会离开。

6、如果遇到蜂群的围攻,可用火、烟驱赶。蜂类比较害怕火,浓烟对蜂类有很好的驱赶作用。 (六)毛虫蜇刺

受害症状:

1、引起局部皮肤发痒、刺痛、红肿。 2、引起全身过敏反应。

3、大面积刺伤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 预防措施:

1、在野外尽量穿长袖衣服。 2、工作时带上手套。

3、果树毛虫多,采集野果时注意观察。 处理方法:

1、用粘胶带或医用橡皮膏粘在被刺部位,然后拉下可以拔出毒毛。

2、在亮光处,找视力好的人一一拔出。

3、用塑料袋装水,刺一个小孔,挤压塑料袋形成急水流可冲掉毛刺。

4、有过敏现象,可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不能用手乱搓搽。

(七)蚊虫叮咬 处理方法:

1、蚊虫唾液腺为酸性,可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液体涂抹处理。

2、涂抹蚊虫叮咬药水。 3、车前捣烂外敷可止痒。 预防措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