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货币银行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货币制度作出国际性的安排时,则是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是确定国与国之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个制度性框架。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多种范围:如有涉及所有主要国家的;有涉及某一地区的;有仅涉及双边或有限多边的。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

1、确定在国际交易中充当基础价值交换货币的关键货币; 2、确定国际汇率制度; 3、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4、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制度。

国际汇率制度

各国政府确定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比价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由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遵守的有关国际货币运行的程序和规则。

国际储备资产

一国官方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流动性资产。其数量多少体现了一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强弱。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等。

国际收支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是指编表国家在国际收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达到一定目标的宏观调控行为过程。

国际货币体系三阶段

1、国际金本位制度阶段2、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3、牙买加体系阶段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

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出现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 1、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金平价决定 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自发形成的体系,国际“安排”色彩不浓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与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暂停实行。

战后,各国陆续恢复金本位制,但与战前大不相同(是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美国(黄金自由兑换)

金块本位制:英、法(银行券和纸币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德、意、奥、丹麦等30几个国家(将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

1929-1933世界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爆发,美英等国停止兑换黄金,从而放弃了金本位制。 20世纪30年代美英法的“汇率战”,严格外汇管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各国均实行货币贬值以达到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

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黄金的供应量要受限于黄金的产量,而黄金的产量更要受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最终难以保持与世界商品生产的同步增长,因此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国际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周布雷顿森林市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说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实际上是美元充当了国际储备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国际货币和计价单位——美元本位。 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特计划”

最终通过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主要内容有:

(1、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IMF)。 (2、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但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进行汇率调整,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4、废除外汇管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50年代末期美元逐渐过剩,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对外短期债务增加。美元信用动摇。 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只能偿付对外债务的1/3,伦敦、巴黎、苏黎世黄金市场爆发了空前规模的抛美元、抢黄金的美元危机。

60年代末,越战使财政赤字,加之经济衰退,经常帐户下首次出现巨额赤字,从而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继续下降。 197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中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官方兑换,实际等于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宣告历时25年(1947-1971)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制的崩溃。 1973年普遍浮动汇率制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特里芬两难

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又被称为“信心与清偿力两难”,是由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两难。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单独作为国际储备资产都不会适应国际清偿能力的客观需要,最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主要内容

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如果美国要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霸主,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那么就必须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让美元流出美国,让其他国家获得足够的美元;另一方面,随着美元的流出,和持续增长的赤字,会影响美元持有国对于美元信心,一旦有任何波动,会出现恐慌性的抛售。

该命题的结论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不能依赖任何单一国家来保障。

三、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可自由选择汇率安排 (2、黄金非货币化

(3、未来以特别提款权SDRS作为主要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1、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欧元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2、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国往往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 (2)运用汇率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 (3)国际融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 (4)加强国际协调 这主要体现在:①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②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的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七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简称G7。

1975年11月由法国倡议,在巴黎召开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首次会议有六国首脑参加,1976年起加拿大首脑参加后变为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四、区域货币体系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领域实施国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

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在欧洲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