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工艺潍坊风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民间传统工艺潍坊风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白粉或颜色勾出。描线要:准确,均匀,流畅,对称。

2、、着色:根据个人口味上色,注意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笔上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

(四)“放”艺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

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五)技巧

要让手工扎的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有以下几个小窍门:

1、材料要轻:做风筝的材料要轻,纸可以用白纸、17克的拷贝纸和无纺纸;布一般选用涂层布。

2、支架要牢固:一般风筝的支架,可选用传统的竹条和新型的碳素竿。 3、结构要对称:头尾形成一定比例——风筝头如果太重,耷下来的话,就没有受风面,不可能飞得起来,必须要“头轻脚重”,才容易兜风。

● 成品形式和特点

(一)成品形式

潍坊风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了板式、硬翅、软翅、筒子、长串五大类别以及长达数百米的超大型和仅有几厘米的微型风筝,还有各式各样的“风筝碰”,品种达数百种。其中以长串风筝龙头蜈蚣最为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创造的。

潍坊串式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其表现形式为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头部为一个单体风筝,其大小为整个串式风筝中体形最大的;身子

是串式风筝的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单体;尾部也是一个单体风筝,其形体随着身子的形状变小,一般比较细长。随着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现在串式风筝已发展成多个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从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再到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潍坊风筝的艺术造型特点是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二)艺术特色

潍坊风筝造型随意自然,活泼可爱,比例上不追求真实,反而更加注重神态刻画。例如人物造型,大多头大身小,而平面性、构成性因素较多,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做强烈对比,色彩明快艳丽,受杨家埠年画影响很多,大的色块涂抹,近看远看皆宜。许多学院的艺术家或者社会上的艺术家欣赏民间艺术正是因为它们具有的这些自如的表现形式。

1、形象的造型和结构

在造型和结构方面,讲究工整、对称、均衡。潍坊风筝艺人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经验,认为风筝造型要摹拟自然,但不能原样照搬,要按照风筝的独有规律、工艺的需要和民间审美的要求,加以变形或夸张,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纳入风筝形体的规矩之中,使之变为对称、平衡、整齐、和谐的整体。经过一番去粗存精的加工以及长期的总结和实践,潍坊风筝逐步形成了造型生动,结构严谨的特点。

2、牢固的绑扎技术和绘画

风筝艺人十分重视绑扎。好的扎工技术可以扎出漂亮的风筝骨架,为糊面和彩绘打下良好的基础。绑线细而结实,缠绕平整光滑,排列均匀。绑好后的结头和连结处都要用胶涂抹加固,以使风筝结实而牢固。同时,脚线安得合理,角度取得合适,风筝飞得既高又稳。

由于历史的原因,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自然形成了基本的两大风格:一种是

专业画家的色彩淡雅的文人国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一般绘人物和历史故事,其特点为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画面清晰、色调雅致,观赏价值极高;另一种是民间艺人的色彩浓艳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主要吸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多为吉祥欢乐为内容,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富有视觉效果。此类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潍坊民间的绘画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清代以后,兴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业和潍县城里画匠绘制神轴的普及,为民间风筝的绘画提供了条件,人们将民间绘画手段运用到风筝中,使其具有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在绘制上,它吸取杨家埠木版年画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在构图布局上,重大色块浓抹,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气氛。这样绘画,远观近看皆宜,“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到天上是风筝”,确切地描述了潍坊风筝这一特殊的空间赏视效果。

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绘与扎结合,如“二龙戏珠” “哪吒闹海”“狮子滚绣球”“王小赶脚”等,都是绘与扎相结合的典型。

3、潍坊风筝与木板年画

与民间年画风格相统一,是传统潍坊风筝的重要特点。传统的潍坊风筝在绘制上与木版年画同出一土,风貌极为相似。民间艺人把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甚至将现成年画按风筝轮廓直接裱糊在风筝上,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1)、内容题材的借鉴

风筝艺人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把许多木版年画里所表现的题材内容移植到风筝上,诸如: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麻姑献寿、金玉满堂、老鼠娶亲、八仙过海等等,不胜枚举。同时,自清代以来的许多表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风筝题材内容,在木版年画中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清末时期杨家埠永长兴画店曾刻印过内容为十个姑娘放风筝的《十美图》,就是年画向风筝题材借鉴的实例。

(2)、表现手法的类同

潍坊杨家埠是三大年画产地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风筝产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是构图饱满完整、富有装饰性;造型夸张、粗犷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饱和、对比强烈。而这些特点在风筝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如刘海戏金蟾、禹王锁蛟、鹿鹤同春、麒麟送子等人物风筝线条洗练、两翼空白

处都画有装饰性云朵或是吉祥物,使整个风筝形象鲜明,色彩对比强烈,富有很强的装饰性。人物的造型基本采用了木版年画中的“男性形象粗壮健美,女性形象婀娜多姿”的手法,突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蚂蚱眼、杏核眼、丹凤眼”在风筝绘制中得到充分体现。

(3)、生产工艺的借用

传统民间风筝在印制、画工等生产工艺上,也多采用木版年画的印绘方法。木版年画的制作是先将画稿及色稿刻成木版,然后依次印刷,有的还用手绘,称之为半印半画。而风筝的制作工艺,在杠框完成后,也将线稿和大块色刻在木板上,用印制木版年画的工具、颜料和方法,印在糊风筝的专用纸上,然后糊制,再手工绘制细部,加金点银随意发挥。这种半印半画的办法,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既便于大批量生产,又能使形象逼真细腻,流利潇洒、生动自然。

艺术表现愈有地方性才愈有民族性,愈有民族性才愈有世界性。潍坊风筝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正因为其重视继承传统,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随着潍坊风筝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将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 民间艺人状况调查

潍坊的风筝在继承、吸收、借鉴中,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风筝艺人挑选生长3年以上,纹丝挺顺的毛竹,经过劈、削、刮、烤的一番功夫,那竹条、竹篾,挺者如箭,柔可绕指,以此制成风筝骨架,既轻且牢,挺刮精神,又不易变形,凡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皆赋予了灵性,上了风筝,硬翅、软翅、串式、筒式各得其妙,姿态万千。

一、艺人流派

今日的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一)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