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水法规与行政执法形成性考核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水法规与行政执法形成性考核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管理

答:水资源管理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水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水行政执法

答:水行政执法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法规的规定,在社会水事管理活动中对水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其权利的行使或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直接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填空题

1.我国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是干旱缺水、 、水污染和 。 答案:洪涝灾害;水土流失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 与 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答案: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

3.行政复议是指 认为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的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再次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答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体行政行为

4.国家对用水实行 和 相结合的制度。 答案:总量

控制;定额管理

5.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 ,取得 。 答案:水资源费;取水权

6.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 、同时施工、同时 。 答案:设计;投产

7.国家对河道实行按 统一管理和 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水系;分级管理 三、判断题

1.概括而言,我国治水新思路就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答案:错误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且必须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的法定条件。 答案:错误

四、单项选择题

1.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A )年,最长不超过10年。 A.5 B.2 C.4 D.6

2.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 C )制度。 A.计价收费 B.审批 C. 超定额累进加价 五、简答题

1.水资源费与水费有何联系与区别。

2. 水行政处罚适用一般程序。 六、论述题

1、我国在水资源和水域保护方面确立了哪些法律制度? 答案:①能概括回答出: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在水资源和水域保护方面主要确立了水功能区划、排污总量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管理、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等法律制度。②水功能区划(包括:水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的概念、区划体系等内容)、排污总量控制(主要包括:核定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水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及审批、制定水域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4个方面内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保护的有关内容)、入河排污口管理(包括:《水法》第三十四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地下水开采与保护(主要包括:地下水超采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开采多层地下水等4个方面)。 水法规与行政执法辅导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是什么?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是我国突出的四大水资源问题,表现为“四个突出”: 一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突出。二是江河综合防洪体系薄弱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矛盾突出。 三是水污染、水土流失严

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 四是农村水利发展滞后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矛盾突出。 2.如何理解我国治水的新思路?

我国的治水新思路主要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强调对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约束,强调自律式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地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把生态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肩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水利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把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在防汛抗旱中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优先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切实保障水利工程移民的合法权益。

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工作的切入点,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突出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大力推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