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16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16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⑥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 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

2. ③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些”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③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4. ⑤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 5. ⑦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分别比喻什么?

6. ⑨段划线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

33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

34

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 本文作者描绘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田野 、花木、亭台、野鸽、野兔等景物,写出了初冬的特有美。

2. 本篇全文都是用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如在第②段中用春天“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来衬托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安详。 3. 第④段中“适时播种”、“龙口夺粮”、“颗粒归仓”写的是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情景,这些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结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为什么喜欢初冬?谈谈你的理解。

35

【试题答案】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窥 2. 委婉(婉转)

3. 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4.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 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 略

同情的眼神

1. 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 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 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 (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 (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 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 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我长大了

1.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