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即DNA是遗传物质。 2、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2P和35S分别去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然后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检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结果发现: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后代没有放射性,而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后代没有放射性。 结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用了结构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病毒,A错误;

B、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B正确;

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C错误;

D、两个实验都表明亲代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5.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 A. 50% C. 1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

B. 25% D. 6.25%

病,假设控制白化病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是a和b。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XX;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则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XY。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中,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则他们的后代中白化病的概率为1/2,血友病的概率为1/4,因此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1/2×1/4=1/8(12.5)。 故选C。

26.如图所示为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一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Bb

A. 本组实验中的细菌先用P 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B. 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占大多数 C.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D. 沉淀中放射性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T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 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2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

32

P和放射性同位素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 A错误;

的35

32

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P标记,所以细菌不能先用

32

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B、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只占少数,B错误; C、悬浮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离心时间短,C错误

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沉淀中放射性偏低,D正确。 故选D。

27.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及其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给小鼠注射S型菌DNA,小鼠将患败血症而死亡 B. S型菌的致病性与其细胞表面的一层多糖类物质有关 C. 实验中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现象属于基因突变 D. S型菌的DNA引起细菌的转化效率高低与其纯度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分为R型菌和S型菌,前者无毒,后者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

【详解】A、S型细菌能使小鼠会患败血症死亡,但单独给小鼠注射S型细菌的DNA,小鼠不会患败血症死亡,A错误;

B、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能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以S型菌的致病性与其细胞表面的一层多糖类物质有关,B正确;

C、实验中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S型菌的DNA引起细菌的转化效率高低与其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D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点:导致小鼠死亡的是S型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

2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III),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C.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

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

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详解】A、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I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于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但是儿子不一定患病,B错误; C、由题图可知Ⅱ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因此只有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 D、若某病是位于I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即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