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完美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完美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如果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必定将让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福特公司所想看到的。

(3)还有一方面就是广大民众的支持,此次收购如果成功,将使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和中国力量得以体现和提升。因此这次事件也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广大中国民众做坚实后盾为吉利的成功加大了筹码。

下图为民意调查: 对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公司民众的态度 73.5% 百分比 支持 26.5% 不支持

受到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就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人和。 在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吉利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便顺理成章了。

2.1.4技术环境

(1)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2)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 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

12

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3)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了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利对于沃公司的收购恰能补充在技术方面的不足。

2.2现状分析(SWOT) 2.2.1优势(S)

1.

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

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 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2.

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

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继续跟踪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

13

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正如中国古语所云:有备而无患,又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3.

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

福特作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唯一没有倒下的美国大型车企,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且时刻都努力体现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其十分关注出售后沃尔沃是否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吉利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之路规划地相当明晰:一是通过采购沃尔沃设置在中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扩大销售规模摊薄整车成本。通过详尽的成本测算,准确的预测出沃尔沃销售35万辆即能实现扭亏。在中国市场2009年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销售量如下图:

14

0.50.40.30.20.102009年在中国销售量 相比之下沃尔沃只占四大高端汽车33.86万辆的6.6% , 比例虽然不大,但沃尔沃只需在中国扩展5万辆就能实现35万辆的全球销售而全面扭亏。吉利未来规划沃尔沃在中国的销售达到30万辆,国际市场达到35万辆,这是福特一直未实现的65万辆的销售目标,但事实上支撑这个规划的数据很简单,那就是扩大沃尔沃B级车在中国的销售,因为中国B级车市场总量是高端车的十倍以上,同时中国车市未来5年还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凭借着沃尔沃的品牌与技术,和吉利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沃尔沃只需拥有5%的中国B级车市场份额即可实现全球市场规划目标。广阔的发展前景,详尽的运营方案对沃尔沃来说无疑有很大诱惑力 。

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4.

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