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隋唐五代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魏晋至隋唐五代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尽见真淳”。例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14. 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说明诗风的转变。

从诗歌发展史角度看,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南朝诗歌一变魏晋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从写意到摹象。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他的感情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谢灵运不同,山姿水态在他诗中占据主要地位,“极貌以写物”(《文心雕龙》)和“尚巧似”(《诗品》)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谢诗注重描摹刻划,而这些山水景物往往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因此他的诗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的境界。结构上谢诗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

⑵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调动读者想象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淡淡白描的物象蕴含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谢诗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刻画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他笔下的物象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得鲜丽清新、自然可爱。《文心雕龙》“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正好概括了谢诗语言的特点。

陶、谢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空翠难强名”。陶采取的办法是启发读者去体会和补充。谢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描摹形容,显示出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之弊。尽管如此,谢诗在当时就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为山水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以上比较可见,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它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深

29

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5. 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分前后期。 ⑴前期生活在南朝,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庾信在文坛上脱颖而出,始于萧纲立为太子时的东宫抄撰学士任。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19-36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庾信前期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周书·庾信传》载: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

⑵庾信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周书》本传说他“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思想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更为成熟。即如杜甫所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庾信的“乡关之思”表现在两方面:⑴感伤时变、魂牵故国。⑵叹恨羁旅、忧嗟身世。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常常交织在一起,发为哀怨之音,其《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五言组诗的体制,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⑶庾信在梁积累的文学经验,除美感形式上的经营,还包括内容上的体认,作品具有“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情。庾信后期的生活经历,使这种美学追求得到充分实现的土壤,从而达到高于同时代人的艺术境界。

⑷庾信在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由南入北的经历使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他的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所以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16. 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分析唐诗发展繁荣的原因,参考答案)

从文学发展自身说,魏晋南北朝为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作好了一切准备。唐诗的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要认识到是充满诗意的唐代社会才有唐诗大繁荣,唐代社会、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诸方面对一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太宗贞观四年(630)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120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一百多年的开拓,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给文学带来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盛唐气象。这是唐文学繁荣的客观条件。

30

⑵文化的南北中外融合: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交融对文学题材、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南北文化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⑶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有恢宏的胸怀与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唐诗中的昂扬情调。

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各艺术门类极大发展,对唐诗具有促进作用。

⑷思想相容并包:唐代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影响唐文学。 ①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积极进取精神。

②佛教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对文学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质量:空寂的境界、明净的趣味、淡泊深厚的含蕴。直接的影响是涌现出一批诗僧(王梵志、寒山)。

③道教促进了诗人思想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很多诗人都有神仙信仰。 ⑸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进取精神,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和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唐诗新发展。

⑹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唐代士人入仕前,大都有漫游经历,他们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关山塞漠,凡佳山水必有诗人足迹。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题材,丰富了文学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唐代士人入仕,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途径。戎幕生活对诗的创作、词的产生都有影响。唐代士人入仕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审美趣味,写出很多格调清幽明秀的唐诗。

⑺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唐文学。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元和诗人的贬谪作品,韩柳、元白、刘都有优秀作品。

17.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部分。

外部原因:①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②兼收并蓄、相对自由的思想文化政策;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④进士行卷、温卷之风的盛行;⑤各艺术门类的普遍发展和繁荣。

内部原因:即文学自身的原因,从先秦到唐代,各体文学从内容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储存了经验,提供了可能。

18. 试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要求有对《山居秋暝》的简要分析,体现出诗情画意; 谈谈自己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认识,归纳其基本特征: ①善于多层次结构画面,技巧独具,效果强烈;

31

②有对光线、色彩的特殊敏感,既善于准确适时的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反映千汇万状的景观;

③善于描摹声响,将声化乐,以声传情; ④动静统一、和谐。

19. 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风格、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高岑都以边塞诗著名当世,都抒发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描述了边塞风光,都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长于七言歌行体。但又具有各自的特色:

题材内容上,高适边塞诗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如《燕歌行》,现实意义比岑诗强烈,即如元陈绎《诗谱》所说高诗“尚质主理”,同时指出岑参诗“尚秀主景”,崇尚秀美、多写自然风景,岑参边塞诗最高成就在于描写边塞风光、边塞生活,酷热严寒,火山黄云,狂风大雪,莽莽平沙等都写入诗中,充满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多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拓宽了边塞诗的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风格上,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边塞诗风格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清王士祯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高适在悲壮之中透出深沉质实,岑参在悲壮之外显得绮丽峭拔。刘熙载说“岑超高实”,道明了高诗凝重、浑厚、苍老的现实风格,岑诗壮美、飘逸、奇丽的浪漫色彩。

艺术表现上,高适边塞诗常常直抒胸臆、叙议兼行、深沉浑厚,与此相应,体裁手法上,更习惯于使用乐府旧题和古体,给人一种风骨刚劲、直逼汉魏之感。岑参边塞诗以雄肆壮丽的浪漫情调为特色,因而擅长形式自由、舒卷自如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形式虽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岑参感情热烈奔放,创作手法多变,想象奇特丰富,夸张比喻精巧,语言瑰奇壮丽,用韵十分灵活,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调高意远,如《河岳英灵集》所谓“语奇体俊,意亦奇造”,还兼有调奇之美。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

20. 试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豪放。其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

①豪迈而奔放的气势(客观景物的描写、主观感情的抒发、参差错落的句式); ②大胆不失艺术真实的夸张; ③丰富奇特的想象;

④形象、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 21.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王世贞《艺苑卮言》“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体现自信与进取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