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综合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微生物综合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测量病毒大小用的纳米(nm)单位,其长度为: A.10-6m; C.10-9m; A.1?2; C.1?4;

A.较松、极易挑取; C.较紧、容易挑取; 粗糙和皱褶感。

A.产芽孢; C.具鞭毛; A.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A.根霉; C.青霉; A.5倍; C.1倍;

B.产荚膜;

D.具伴孢晶体。 答:(a ) B.光学显微镜; D.以上三种仪器均可。 B.曲霉; D.脉孢菌。 B.10倍; D.20倍。

答:(b )

B.葡聚糖、蛋白质、甘露聚糖; D.纤维素、甘露聚糖、葡聚糖。 答:(a ) 答:(a )

答:(b )

B.10-8m; D.10-10m。 B.1?3; D.1?5。

答:(b ) 答:(c )

5、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重量约占粪便的

6、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放线菌菌落,与培养基的结合,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较松、不易挑取; D.较紧、易不挑取。

答:(d )

7、下面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往往外形很不透明或有“干燥”之感,并且表面一般有

8、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最好采用下列哪种仪器?

9、在真菌中,菌丝特化产生假根和匍匐菌丝的是:

10、霉菌菌丝直径一般为3~10?m,比放线菌菌丝约粗:

11、酵母菌细胞壁是由特殊成分组成,其外层、中层、内层分别是: A.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 C.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A.腺病毒; C.流感病毒;

12、下列哪一类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答:(d )

13、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 A.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C.只有s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

A.红螺菌; C.衣藻; A.草酰乙酸;

B.蓝细菌; D.嗜盐菌。 B.异柠檬酸;

答:(d )

B.只有d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 D.只有DNA,没有蛋白质外壳。 答:(a )

14、以下四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中,不含叶绿素或菌绿素的是:

15、乙酸参与乙醛酸循环后的产物是:

C.琥珀酸; A.肽聚糖; C.脂多糖;

D.苹果酸。 B.磷壁酸;

答:(c )

16、青霉素对原核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D.荚膜多糖。 答:( a )

(49)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下列内容时,一般都要对其进行‘正染色”。 A.大致形态和运动情况; B.运动情况和细致形态; C.群体形态和运动情况; D.细致形态和基本结构。 2、从肠膜状明串珠菌的荚膜中提取的葡聚糖可用于: A.石油开采中的钻井液添加剂; C.印染工业; A.碘酒; C.石炭酸液; A.所有噬菌体;

B.乙醇溶液; D.肥皂水。

答:(c ) B.食品工业; 答:(d )

D.制备代血浆或生化试剂葡聚糖凝胶。

答:(d )

3、最初被广泛用于外科消毒术中的消毒剂是:

4、E.colik12(?)对下列一类噬菌体产生免疫性,它是

B.?噬菌体及其同源噬菌体;

D.所有dsDNA噬菌体。

答:(b )

C.除?噬菌体以外的所有噬菌体; A.草酰乙酸; C.延胡索酸; 应过程都是在

A.细胞核内进行的; C.细胞膜上进行的; A.天然培养基; C.半组合培养基; A.常规加压灭菌法 C.干热灭菌法 A.营养缺陷型; C.抗原突变型;

B.细胞质中进行的; D.细胞膜外进行的。 B.组合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答:(b ) B.巴氏消毒法;

D.加消毒剂。 答:(a ) B.抗性突变株; D.温度敏感突变株。

B.有多个特定整合位点;

答:(a ) 答:(c ) 答:(b )

B.琥珀酸; D.苹果酸。

答:(b )

5、乙醛酸循环每周转一次可把两分子乙酸合成1分子

6、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由N-乙酰葡糖胺合成N-乙酰胞壁酸和Park核苷酸的反

7、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

8、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9、下列有一类突变株不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

10、λ噬菌体DNA在寄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 A.只有一个特定整合位点;

C.没有一定的整合位点; D.没有整合位点。 11、普遍性转导噬菌体衣壳内所含的DNA: A.全部是供体菌DNA;

B.全部是噬菌体自身DNA;

C.大部分是噬菌体DNA,少量是供体菌DNA;D.大部分是供体菌DNA,少量是噬菌体DNA。 A.g?L; C.mg?L;

B.?g?L; D.mg?mL。

答:(c ) 答:(a )

12、BOD5和C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单位是:

13、嗜热菌对高温的适应机制,除了糖酵解的酶对高温的稳定性外,还有: A.细胞膜内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高及Ca2+保护作用; B.细胞膜内不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高及Ca2+保护作用; C.细胞膜内不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低及K+保护作用; D.细胞膜内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低及K+保护作用。 A.细胞膜; C.核酸; MgSO4?7H2O及水外,

A.应添加氨基酸; C.应添加蛋白胨;

B.应添加葡萄糖;

D.不需要添加其他营养物。

B.相应抗原相结合;

C.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特异性结合。 答:(c )

答:(d )

B.核糖体; D.内质网。

答:(b )

答:(a )

14、有的专性嗜冷菌在22℃时蛋白质的合成停止,是因为它具有的热不稳定部分是:

15、从土壤中富集好氧的氨基酸氧化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含有酵母膏,KH2PO4、

16、SmIg是相应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又是一种表面抗原,故能与: A.免疫球蛋白特异性结合; C.抗免疫球蛋白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17、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某一菌株被带到不同的地区使用,即成为新的菌株; B.从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同种微生物能培养为相同的菌株; C.某一菌株经诱变、杂交发生遗传重组后,可成为新的菌株; D.某一菌株不会因自发突变而成为新的菌株。

(50)1、德国医生Domagk等发现的“百浪多息”,主要用于治疗: A.梅毒螺旋体病; C.霉菌性传染病; A.体积小,面积大, C.生长旺,繁殖快; A.生长速度; C.个体大小; 能大量形成。

A.葡萄糖;

B.果糖; B.细菌性传染病; D.病毒性传染病。 B.吸收多,转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B.生长条件;

D.群体数目。 答:(a )

答:(a ) 答:(b ) 答:(c )

2、在微生物5大共性中,最基本的一个共性是:

3、每个细菌细胞所含核质体的数目往往与下列哪个因子有关。

4、肠膜状明串珠菌的荚膜成分为葡聚糖,将其培养在富含下列哪种物质的培养基中便

C.蔗糖; A.蒂痕; C.芽痕; A.包膜; C.衣壳;

D.纤维素。 B.突起; D.膜边体。 B.刺突; D.核心。

答:(c )

5、出芽繁殖的酵母菌细胞,当子细胞离开母细胞时,在子细胞上留下一个

答:(a )

6、病毒粒子中的一种结构是来自寄主细胞膜的,它是:

答:(a )

7、生活在低营养环境下的微生物欲获得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等浓缩形式的营养物,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主动运输; C.单纯扩散;

B.基团移位;

D.促进扩散。 答:(a )

B.厌氧菌培养技术未突破; D.固氮酶活力测定方法未找到。 答:(c )

8、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无法深入研究生物固氮机制,主要由于: A.固氮酶提纯技术未过关; C.对固氮酶高度氧敏感性未认识;

A.干热灭菌; C.消毒剂浸泡; A.全部是供体菌DNA;

B.灼烧;

D.紫外线照射。 答:(a ) B.全部是噬菌体自身DNA;

答:(a )

9、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10、普遍性转导噬菌体衣壳内所含的DNA:

C.大部分是噬菌体DNA,少量是供体菌DNA;D.大部分是供体菌DNA,少量是噬菌体DNA。 11、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变效果及诱变剂剂量之间相应关系通常是: A.诱变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B.诱变剂量越小,效果越好; C.诱变剂量不大不小,效果越好;

D.在提高诱变率基础上,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向正变范围移动的剂量最好。

答:(d )

12、嗜热菌对高温的适应机制,除了糖酵解的酶对高温的稳定性外,还有: A.细胞膜内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高及Ca2+保护作用; B.细胞膜内不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高及Ca2+保护作用; C.细胞膜内不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低及K+保护作用; D.细胞膜内饱和脂肪酸多,tRNA的G、C含量低及K+保护作用。 中添加的营养物是:

A.乳酸; C.葡萄糖;

B.乳酸钠; D.乙醇。

答:(c )

答:(a )

13、若要众牛奶中富集乳酸菌,应在含酵母膏、KH2PO4、MgSO4?7H2O及水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