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托名王子乔创编。以神 脏,即心、肝、脾、肺、肾、胃、胆、小肠为锻炼对象,故称八神导引法。在《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简称“王子乔导引法”,《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则称为治万病坐功诀。全套分总述,及三十四功法。在总述部分称能延年益寿除百病。论及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泻;因病 的不同部位而要枕高不同等。三十四节功法,所用姿势有端坐、踞坐、偃卧、覆卧等。在摆好姿势,安置好手脚后,即行呼吸。呼吸以鼻纳气为主。每节大都说明其治病功效。

白云子导引法

唐司马承帧传。《云笈七 籤》卷五七载: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日为之。先解发散梳四际,上达顶三百六十五过。面向东,平坐握手,闭目思神,叩齿三百六十过,乃纵体平气,依次为之:先闭气,以两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极,引臂拒托之。良久,即举手反掌向上极臂,即低左手,力举右肘,令左肘臂按着后项,左手向下力牵之,仍亚向左 开右腋,努胁为之,低右举手亦如之。即低手钩项,举两肘偃胸,仰头向后,令头与手前后竞力为之。即低手钩项摆肘,捩身向左向右,即放手两膝上,微微吐气通息。又从初为之,三度。在《修真精义杂论·导引论》中除上述内容外,尚有继续修炼的多项内容。在动功导引结束时,尚有收功法:导引毕,平坐纵体,摩两手掌令温,乘额向上三九过。摩掌后,拭目三九过。即以两手中指,无名指,按鼻左右上下二七过摩之。以食指、中指叉耳向上耸之三五过。便以虎口叉耳,向后修旋耳 轮三五过。摩掌令热,摩拭面上气温温然,摩颈项、胸臆、两乳数十过。即摩持臂,上至肩下至手背上,数十过。即两手互相搦捩迴转之,如洗手状,急用力为之数十过。即摩按心腹腰髀等处都毕。待气息调平而结束。

头风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治头部风邪诸 症,包括头痛、头重、头晕、眩晕、耳聋目痛、口眼歪斜、头痒多屑等。《沈氏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此症宜先导引,次行右法,握固,搭膝而坐。 以手们两耳,塞兑,闭目,用意躬身前努,使七窍之气上攻,邪气自然退散矣。”或:“手脚屈拳,闭口,存想,自泥丸而起,渐想至涌泉,候汗出而自愈。盖从头汗上而下出,邪气净降矣。”

宁先生导引法

六朝功法。此法有令发黑目 明的功效,可治疗鼻宿息肉、耳聋目眩、胸中痛咳、阳痿不举疾病。《太清导引养生经》:“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 耳,令发黑不白。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 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咽因鼻邪热。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叩齿咽津法

清代功法。此为炼气通脉之初 功。《玄机口诀》:“冥心静气,或趺坐,或面东直立,每次轻轻叩齿三十六数,然后以舌抵上腭,久则津生满口,便当咽之,咽数以多为妙。按齿为骨之余,乃清化器之第;一重门户,关系人之健康极大。修真之士,常能齿落重生。发白复黑,此非修养有法,不易致此。惟叩齿法,则简而易行.能令齿植坚固,至老而不脱 落。至于舌抵上腭,可以冥心。可以调息,可以生津,最具妙谛。不见夫龟蛙乎,蛙舌时抵上腭,舌根反生:龟息绵绵若存,能通任脉,故每届冬日,不动不食,不死不生,是名冬眠。昔葛仙翁能久居水底不死。此皆服气胎息之道。而其初莫不以舌抵上腭,为服气之基本习练也。迨津液满口。使咽下汩汩有声,下注丹田,则火 自降矣。此法为练习气通任脉,心肾相交之初步。”

叩齿咽唾法

魏晋上清派功法,《无上秘 要》卷六六《叩齿品》:“叩齿咽唾法。皆各有方,先后有次,不得乱杂,使真灵混错也夫叩齿以命神.咽气以和真。纳和咽六液,以运入制神。须鸣鼓而行列。凡修上法,礼祝之时,皆先啄齿,上下相叩,勿左右也。一呼一吸。令得三叩为善。须礼祝毕,更又叩齿。乃得咽诸气液。此名为呼神和真。以求升仙。”

石景按摩法

南朝上清派功法。出《石景赤字经》。《登真隐诀》卷中:“常以手掩口鼻,临目,微气,久时手中生液,通,以摩面日 常行之,使人体香。”陶弘景注:“以两手竖掩鼻口。令呼吸通于手下,须有液,仍以摩拭;竟,又掩。无定数,亦使人光泽。”

四段锦法

宋代功法。 为一套动功。《养生秘录》:“一开臂,二开胸,三搅车,四挽弓。”具体操作法:站立,双脚平拉开与肩相齐,调息定气,双眼平视前方,双臂平拉开,舒展胸襟,并随双臂的拉开。胸襟的舒展、作深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数次。再弯曲肘关节、曲臂,并前后运动、如搅车状,再举上臂,弯前臂,左右移动,如挽弓状。

头痛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为一种治疗头痛 按摩法。《沈氏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用手法百会穴,掐六十四度,擦亦如之。寻用后功。”“后功”即头痛运功法,为一种治疗头痛气法。《沈氏 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左疼,意想左乳下一大肋,扯过右乳下;右疼,则扯过左乳,每行十二度。”

头重目花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此法可治疗头重眼花一类疾病。《沈氏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观空,坐定,闭气,以两手心掩耳击天鼓,次擦涌泉穴,次以手按膝端而坐,呵气九口,如法定神。”或:“意定元雍,舌顶上腭,俟液徐生,频咽丹田,复想归脐,双睛运转,目无花矣。

头晕脑痛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此法可治疗 头晕、脑痛及痰滞等病症。《沈氏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单搭膝坐,二指点闭耳门及口眼鼻七窍之处,躬身微力前努,使真气上升,脑邪自散矣。” 或:“注脐念想头上痛处,分两边运至心口关下,念脐轮斡旋,通关紧行至滞痰处,著意多运,周流遍腹,顾念脐。”

玄鉴导引法

见《云笈七籤》卷三七。因开篇有“抱朴子曰”,故有人认为系葛洪创编。全套功法十三节,强调导引于外,而病愈于内,如针艾攻其浆愈之源,而众患自除。①治 短气。结跏趺坐,两手相叉,置玉枕上,以掌向头,以额着地,五息止。②治大肠中恶气。左手按右手指,五息;右手按左手指,亦如之。③治肠中水癖。以左手向 天,五息;以右手指拄地,左足伸,右足展,极伸五息止。④治小肠中恶气。先以左手叉腰,右手指指天极,止息止,右手亦如之。⑤治腰脊间闷。结跏趺坐,以掌 相按置左膝上,低头至颊右,五息,外左回左膝上,还右膝而转,至五匝止,亦如之,谓之腰柱。⑥治肩中恶气。以两手相叉,柑左胁,举右手肘,从乳至头向右 转,振擿之,从右抽上,右振五过止。⑦治头恶气。反手置玉枕上,左右摇之,极五息止。⑧治腰脊病。两手叉腰,左右摇肩,至极五息止。⑨治胸中病。以两手叉 腰,左右曲身,极五息止。⑩治肩中劳病。两手相叉,左右僻之,低头至膝,极五息止。⑾治皮肤烦。以左右手上振两肩,极五息止。⑿治肩肿恶注。左右如挽弓, 各五息止。⒀治膊中注气冷痹。起立,一足蹋高,一足稍下,向前后掣之,更为之,各二七。无病亦常为之,万疾不生。

左右开弓法

清代功法。此法可泻三焦之 火。获脑清目明之效。《玄机口诀》:“右足向右一步,屈膝作骑马式,沉气于下丹田。然后将左手伸出,握固,竖一指,右手作扳弓状,两眼注视竖指,如是左右 互行三次,能泻三焦之火。按拳家最重骑马式。所谓骑马式者,所以稳固重心,气沉丹田,实为基本之习练也。道家谓人身如天地,天欲其清轻,地欲其重浊。世人不明此理,遂至上重下轻,百病丛生,大命乃倾,可不哀哉。拳家之习练马步,玄门之气沉丹田,皆所以挽救斯弊。若复练习两臂左右开弓,则筋肉尤易发达,气自 然畅。然必气沉丹田,注意两足,方能泻三焦之火。又此法于黑暗中,时时习练,亦可锻炼目力,使脑清目朗,较常人为锐敏。”

左真人导引除疫法

三国左慈传。《道枢》卷九《颐生篇》载:“老而奉真,多伤于风。昼夜交左右手相叉,以首扣地,其气上冲乎天往,漯然汗出于四肢乃已。用之可以除疫,可以明目而导气。”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原收录于《左洞真 经》中,今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在《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也收载本法,但内容略有出入。《尊生八笺·延年却病笺》称本法为“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全套 功法汁十五节:

①夜半子时。少阳之气,生于阴分,修生之士。于子时修炼。古人一日行持,始于子;一岁功用,起于复(一阳之月也,即今之十一月)。这是强调 修炼时间,以一天来说最好在子时开始;从一年来说,最好从农历十一月当复卦之时。这两个时间都是一阳生之机。

②转胁舒足。戌、亥、子三时,阴气生而人寐, 寐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故阳始生则舒伸转掣,务令荣卫周流也。即当子时阳气始生之时,即宜炼功,先要做一些活动身体四肢的动作,为以下各节修炼做准备。

③鼓腹淘气。闭目仰面,停两手于乳间,侧立两膝,举腰背,鼓气海中气,使内外转,呵而去之。不使耳闻,一九、二九止。这主要是鼓动腹部,吐出胸和腹部浊气。

④导引按跷。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扳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太冲穴在大指本 节后二寸,骨罅间 者)。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令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久能行之。无病延年。

⑤捏目四毗。常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 之,眼能洞见。又云:导引毕以手按目四眦,三九遍,捏令见光明。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灵通也:眦为上下眼睑的接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鬓处叫外眦。两眼共四眦。

⑥摩手熨目。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熨睛数遍。

⑦对修常居。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作细书。亦可于人中密行之,勿语其状。 ⑧俯按山源。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捏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内际也。鼻中隔孔之际,一名山源。一名鬼井,一名魂台。捏毕,叩齿七遍,又以手掩鼻,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分散;手临魂台,则玉真守关。

⑨营治城廓。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无数,令人听彻。所谓营治城廓,名书皇籍。

⑩击深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以两手心紧按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于下丹田。或声散不续,无壮盛者,即元气不集,宜整之。

⑾拭摩神庭。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灭则发素。《太素丹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

山泽通气。勤而行之,手不离面,乃佳也。

⑿上朝三元。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使发不白。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⒀下摩生门。生门者,脐也。闭纳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三十六度

⒁栉发去风。凡梳头勿向北,梳欲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仍令梳之。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⒂运动水土。但食毕须勉强行步, 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水土即脾肾也,自然饮食消化,百脉流通,五脏安和。

导引服气法

宋曾慥传。《道枢》卷一一《泥金篇》:“处于静室,握固,叩齿三十六。望日初出,大步者九,饮其日华者十八(口),从天门入焉。月出,亦如之。可夺天地造化之机,助于金丹,资于神气。”

耳重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耳重,亦名“重听”,指不至无声,但闻之不真,或常觉重听,头目不清。此法可治疗此类耳病;《沈氏尊生书》卷二三:“《保生秘要》曰:定息坐,塞兑,咬紧牙关,以脾肠二 指,捏紧鼻孔,睁二目,使气串耳通窍内觉哄哄然有声。行之二三日,窍通为度。”或:“时常将两耳返听,于归元取静,或存闭口中气及鼻中气,使不妄出,单意 想从耳中出,又收返听,耳自然聪矣。”

耳病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此法可治疗耳 聋、重听、耳鸣、耳肿、耳脓一类疾病。《沈氏尊生书》卷二三:“《保生秘要》曰:凡搓掌心五十度,热,闭耳门空观。次又搓,又闭又观,如此六度。耳重,皆 如此导法,兼以后功,无不应验。”“后功”即耳病运动法,即“用意推散其火,男则用顺,收藏于两肾之间;女则用逆,归藏于两乳之下。或耳中,或按耳内门若蝉鸣,咽津液,降气安。”

华山十二睡功图

谓出于华山的十二种卧式 修炼法。见明代周履靖所编的《赤风髓》。华山十二睡功图中包括:①毛玄汉降龙伏虎,②瞿上辅炼魂魄,③麻衣真人和调真气,④胡东邻守炉鼎,⑤杜胜真明阳复 姤,⑥王龙图静养火候,⑦康南岩守炉鼎,⑧张怡堂炼成灵宝,⑨张玄玄牢拴猿马,⑩彭嫩翁收放丹枢,⑾谭自然廓然灵通,⑿喻一阳出离生死。这些图未述具体功法,只有简略的歌诀。所列人物也大都不详。

华山十二睡功总诀

以卧式为主的静功炼 法。见《赤凤髓》卷三。因列在十二睡功图诀之前,故为总诀。在《脉望》卷四中,称此为五龙蛰法。其诀法为:若习睡功玄诀者,不拘于日间及夜静,或一阳来复之时,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而侧卧。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一手掐子诀,掩生门脐,一手握剑诀,曲肱而枕之。以 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心目内观。要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要虚静自心,勿为一毫念虑所扰,绵绵呼吸,默默行持,以至于虚极静笃。

老君内观法

即以静定为主的功法。见《太上老君内观经》。其法为: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身,闭目寻思,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子按摩法

唐孙思邈传。《千金要方》卷 八二:“两手捺 ,左右捩身,二七遍。两手捻 ,左右纽肩,二七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