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试题》、《西方经济学试题》(社科院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绩效管理试题》、《西方经济学试题》(社科院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3、请说明什么是KPI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4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4、请说明平衡记分卡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

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平衡计分卡功能:1.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2.可以有效地推动组织变革3.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绩效评估系统4.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控制系统5.可以实现有效的激励

5、请说明平衡记分卡与传统考核方法的不同。

(1)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2)平衡计分卡使得为增强竞争力的硬板事项中看似迥异的事项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3)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体系,它表明了源与战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4)平衡计分卡是考核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完美结合。不仅克服了传统考核体系的片面性、主观性;而且实现了考核体系与控制体系的协调统一。(5)平衡计分卡防止了次优化行为。5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二、论述题(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计40分)

1、请根据经验说明如何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面谈工作。 答:1、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熟悉员工的绩效情况; 2、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让员工心理紧张;

3、先要肯定员工的成绩,以具体的事例来肯定,不要泛泛而谈;4、听听员工自己的心声,找到认同;

5、就员工绩效差异(指不满意的地方)一起进行分析,最好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可以做的更好;

6、一起分析达成一致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措施。

2、请谈一下你对于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的认识并分析你所在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

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

π=φ(Q)=TR-TC 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d(Q)=d(TR) /d(Q)-d(TC) /d(Q)=0 也就是MR – MC=0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

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