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5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5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珠海高一联考)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D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解析] 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作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故D项正确。

2.(2018·九江高一检测)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的根本原因是( A ) A.国家利益冲突 C.战后分赃不均

B.社会制度不同 D.领土争端频发

[解析] 任何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故选A项。B、C、D三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3.(2018·苏州高一联考)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进行了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演说,宣称“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也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这表明了美国( B )

①企图称霸世界 ②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战略目标 ③公开对抗苏联 ④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A.①④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杜鲁门在演说中提到“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说明其企图对世界各国的事务进行干涉,体现出了企图称霸全球的目的,故①正确;虽然题干中杜鲁门的演说提及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但结

合客观史实可知世界大部分的动乱都与美国有关,故②错误;题干中杜鲁门进行了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演说,而当时苏联也在插手希腊和土耳其的事务,说明美国开始与苏联对抗,故③正确;希腊和土耳其属于东南欧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对西欧进行援助,故④错误,选项B符合题意。

4.(2018·蚌埠高一联考)沃尔特·拉费伯尔在《美国、俄国的冷战》一书中写道,杜鲁门“进入白宫仅24小时,这位新总统就自信满满地告知国务卿,‘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对付俄国人。’”此后,美国最先采取的对付苏联的措施是( A )

A.出台“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动朝鲜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遏制共产主义,对付苏联的开始,故A项正确;B是经济措施;C项是军事组织;D项是亚洲热战措施。故选A项。

5.(2018·太原高一检测)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B )

A.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入大量商品

[解析] 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欧一体化,故选B项。

6.(2018·太原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B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选B项。

7.(2018·南通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B )

A.杜鲁门主义 C.北约组织

B.马歇尔计划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为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入党情报局,排除A项;北约组织为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排除C项;针对美国支持下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支持成立民主德国,排除D项;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因此选B项。

8.(2018·长沙高一检测)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C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解析] 1961年修筑的柏林墙从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冷战”的加剧,故选C项。A项中的大国强权主义不能完全反映出柏林墙修筑的实质;B项叙述错误;D项两种军事力量说法片面,应为两种政治军事力量。

9.(2018·大同高一检测)有人把苏联的一次行动称为“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了一只刺猬”。下列图片反映了此“行动”的是( D )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从材料看,苏联的行动造成美苏关系紧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处于核战争一触即发的状态,故D项正确。

10.(2018·湖南六校高一联考)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 )

A.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B.柏林危机 D.越南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冷战’背景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鲜战争。B、C两项并非实际战争。越南战争并没有签署停战协议,D项错误。

11.(2018·吉林高一模拟)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美国“冷战”政策基本特征的是( D )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发动越南战争

[解析]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被称为“冷战”。越南战争是热战的一部分。

12.(2018·合肥高一检测)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 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B.导致美苏一直断绝关系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A、C、D三项都是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下,美苏处于“冷战”中,但二者并未断绝关系,时而也有领导人互访,故B项说法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