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皮筋、溜溜球等。让学生分类,跟海绵有一样特征一类。和海绵特征不同的一类 6、师生共同总结:物体受力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又恢复原样。 7、教师让学生给这个现象起个名字 【评析】因为这些材料的弹性不一样,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审视、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一类物体具有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即“弹性”这样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点拨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经验,使学生在旧知经验基础上发展了新认知。学生通过活动,使原来关于弹性的经验的、感性的概念发展为比较科学的、理性的概念。 (二)、体会弹力的方向及区别弹力和弹性两个概念 1、(出示拉力器、握力器)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我们来体验一下,用力向外拉时有什么感受?当你拉到一定程度后慢慢停止用力时,你的手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活动,交流感受)

3、体会弹力。教师让学生通过感受拉力器和握力器,学生亲身感受弹力,弹力是与你施加的拉力和握力相反方向的,恢复原来状态的力。

4、认识弹性,从而区别弹力和弹性。弹性是本身具有的,而弹力是弹性的表现形式。 【评析】让学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简单生动的形成弹力概念,避免了死记硬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感受胡克定律,体会弹力的普遍存在

1、教师指导实验操作:按压的部位(大拇指和中指)。注意:不要用双手捂着烧瓶,避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或者用垫隔着操作。 2、教师分发材料。学生实验开始。 3、学生交流实验发现。 【评析】在学生建立了溜溜球没有弹性的认知的基础上,展示胡克定律是对弹性、弹力概念的挑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物体弹性和弹力的理解。为了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应用

1、(课件出示)这儿有两个应用弹性和弹力的现象,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跳板跳水中什么是弹性物体?谁对它施力?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让运动员跳起来的?

(2)撑杆跳高中什么是弹性物体?谁对它施力?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运动员跳起来的?

2、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弹性和弹力?

【评析】:这部分活动是在学生对弹性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的基础上,以两个典型的事例分析和体验什么是弹力。利用课件教学的好处是可以暂停画面,使学生能够很清楚的对活动的步骤细节进行分析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会了解到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即弹力。这个弹力是对抗所施加的外力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反。 片断赏析:

“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环节

师:教师对脸施加各种力,请同学们说一说都叫什么力。 师:双手往两边拉脸 生:拉力

师:双手挤压脸

生:压力 生:挤力 师:用手拧脸 生:拧力 ??

师:好了,就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对海绵施加这些力,观察一下海绵会有什么变化呢,去掉力海绵又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观察,组内交流)

师:把你们的观察到的现象跟同学们汇报交流一下。 生:我用手握,海绵变小了。

生:我用手压海绵,海绵变的薄薄的。 生:用两只手抻着海绵,海绵变长了。 ??

师:我们对海绵施加了不同的力,海绵的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海绵的大小改变了。 生:是海绵的形状发生改变了 生:是长短变化了

生:我觉得是面积变化了 生:??

(教师一边听着,一边板书)

师:好,我们现在看看用那个词准确。 生:面积 生:大小 生:形状

师:这样老师在演示一下,你们看看到底是什么变化?(教师演示挤、压、拉海绵)

生:我觉得用“形状”一词准确,因为施力时海绵发生了形状的改变。所以应用“形状”一词。

生:我也觉得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挤压时上下两个面面积没有变化 师:那你们都这样认为的,达成共识,那我们就用“形状”这个词。

师:海绵受力时,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那么去掉力后,海绵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海绵又变回原样 生:海绵有弹回来了 生:海绵又恢复形状了

师:好的我们写在黑板上:海绵(受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样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有十种材料,分别是:气球、直尺、橡皮泥、溜溜球、木块;弹力球、塑料头套、皮筋等。 师:分小组,也在这些材料中施加上面的力,看看他们有没有象海绵一样的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学生进行操作分类) 师:把你们实验结果交流一下

生:气球、弹力球、塑料头套、皮筋是与海绵有同样特点的 生:木头,溜溜球与海绵不同。

师:那你们说橡皮泥有什么特点?与海绵是否有一样的特点?

生:橡皮泥对他施力,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力后,他没有回到原来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