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2018改版新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2018改版新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转盘 转动

zhuǎi 说话时不用口语,而用文言的字眼儿,以显示有学问。 (2)拔:与“拨”比较记。拔河 拔尖 拔草 出类拔萃 拔刀相助

(3)疲:疲惫 筋疲力尽(也作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疲乏 疲劳

(4)费:形声字费用 浪费 路费 费力 花费 (5)枯 :枯草 枯黄 枯井 干枯 枯萎 3.认读二类生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着急的语气)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人很着急?

(1)给“巴望”换个词,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巴望:非常盼望,表现了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2)把“好像”去掉行吗,为什么? 4.表演第一段,用动作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5.同桌一起读读二、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1)“终于”说明他想办法用的时间很长。

(2)“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读这两段时应读出他很辛苦但是又很高兴的语气。 6.齐读最后一段,结果怎样呢?应读出意外、嘲讽的语气。

7.为什么他费了这么大力气,禾苗都枯死了呢?

8.谁能说说这篇文章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

【揠苗助长】揠:拔。《孟子.公孙丑》上载:宋国有个人嫌庄稼长得慢,就把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家夸口说:“今天我累了,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赶忙去看,苗都枯死了。后来用“揠苗助长”比喻不顾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办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完成课后练习。2、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1.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以用“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终于”造句。 2.想一想,说一说。 (1)想象禾苗的话。 (2)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吗? 4.练习复述故事。

5.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焦急 欣喜 失望

拔苗 苗长 苗枯 词汇积累:

转向 拔苗助长 筋疲力尽 白费 枯木逢春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揠苗助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改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印记寓言特点

让小朋友们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印记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测,后查字典。

第三环节:究因,理解操之过急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