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

11AP?AQ=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22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

y=

113AP?DA=x×3=x,是一次函数; 222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

y=

11AP?BQ=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22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 故选:A. 【点睛】

y=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

10.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

11.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

A.y=x+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y?x?2,x为任意实数,故错误; B.y?x2?2,x为任意实数,故错误; C.y?x?2,x?2?0,即x??2,故正确;

B.y=x2+2

C.y=x?2 D.y=

1 x?21,x?2?0,即x??2,故错误; x?2故选C.

D.y?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2.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靠在一起,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大正方形保持不动,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重叠部分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

A.A 【答案】D 【解析】

B.B C.C D.D

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 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 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 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 分析选项可得,D符合,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

13.当实数x的取值使得x?2有意义时,函数y?4x?1中y的取值范围是( ) A.y??7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由题意得x?2?0, 解得x?2,

B.y?9

C.y??9

D.y??7

?4x?1?9,

即y?9.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如图1.已知正△ABC中,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EFG的最小面积为( )

A.3 4B.3 2C.2

D.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图2判断△EFG的面积y最小时和最大时分别对应的x值,从而确定AB,EG的长度,求出等边三角形EFG的最小面积. 【详解】

由图2可知,x=2时△EFG的面积y最大,此时E与B重合,所以AB=2, ∴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3, ∴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 由图2可知,x=1时△EFG的面积y最小,

此时AE=AG=CG=CF=BG=BE, 显然△EGF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 所以△EGF的面积为故选A. 【点睛】

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边三角形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3, 4

15.甲、乙两人在一条长为600m的笔直道路上均匀地跑步,速度分别为4m/s和

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50m处,若两人同时起跑,则从起跑出发到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在乙前面50m处,若两人同时起跑,在经过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100秒,则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150米,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甲在乙前面50m处,若两人同时起跑,经过50÷(6?4)=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故A、 B错误;

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600÷6=100秒,故B.、D错误;

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2×(100?25)=150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1,点F从菱形ABCD的项点A出发,沿A-D-B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图2是点F运动时,△FBC的面积y (m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