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类讨论: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PD=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S△APD为定值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2<x≤4,然后根据两个解析式对各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所以S△APD=

11AD?DP=?2?x=x(0<x≤2); 2211AD?DC=?2?2=2(2<x≤4). 2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如图,PC=x﹣4,所以S△APD=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7.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1x?6; 5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

②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y?

A.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 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线段的解析式,

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CD∥x轴,

∴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 故①的说法正确;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 ∵经过点A(0,6),B(30,12),

?30k?b?12∴?,

b?6?1?k??解得:?5,

??b?6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故②的结论正确; 当x=40时,y?

1x?6(0≤x≤50), 51?40?6?14, 5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故③的说法正确; 当x=50时,y?1?50?6?16, 5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 故④的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1所示,A,B两地相距60km,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2中的l1,l2分别表示甲、乙离B地的距离y(km)与甲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h)的函数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为20km/h B.甲和乙同时出发 C.甲出发1.4h时与乙相遇 D.乙出发3.5h时到达A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甲的速度;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根据两条线段的交点即可得出相遇的时间;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时到达A地. 【详解】

解:A.甲的速度为:60÷2=30,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故B错误; C.设l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k1x?b1,

?k1??30?b1?60所以:?, 解得?

b?602k?b?0?1?11即l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30x?60; 设l2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2?k2x?b2,

?0.5k2?b2?0?k2?20所以:?, 解得 ?

3.5k?b?60b??1022??2即l2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2?20x?10,

?y??30x?60?x?1.4 所以:?, 解得?y?20x?10y?18??∴点A的实际意义是在甲出发1.4小时时,甲乙两车相遇,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时到达A地,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9.如图,矩形ABCD中,AB?6cm,BC?3cm,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秒向终点B运动,动点Q同时从A点出发以2cm/秒按A?D?C?B的方向在边AD,

DC,CB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那么?APQ的面积y?cm?随着时间x2(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