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内,这样就可以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了。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及时熄灭酒精灯。) 3、交流与小结:

(1)说一说实验中的发现?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刚做过的两个实验,请看大屏幕(动画展示热传导)。

(2)这两组实验都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板书:传导:温度高 →→ 温度低。) (三)探究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

1、老师手里有五根小棒,分别是铝棒、铁棒、塑料棒、玻璃棒、小木棒,你认为哪些材料容易传热,哪些不容易传热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能直接用火加热吗?)

让我们把五种材料同时轻轻地放进杯子里,用开水加热,过一会儿,摸一摸每种材料露出水面的一端,比较谁的传热本领强。)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同学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谁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来共同分享。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看来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我们把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4、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 补充讲解资料卡。 (四)自由活动

1、(播放课件)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每件物品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学生交流发现)

2、同学们分析的真好,科学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也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列举生活中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你认为自己本节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要努力呀?

课后研究: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教学反思: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

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