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 专题突破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7.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 专题突破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临界问题的常用解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假设法 数学法 考向1 利用“相互作用力为零”的临界条件进行分析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接触但接触面间弹力FN=0。 2.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例5】 (多选)(2019·山东日照联考)如图9甲所示,A、B两个物体靠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2 kg、mB=4 kg,现用水平力FA推A,用水平力FB拉B,FA和F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图9

A.A、B脱离之前,它们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B.t=4 s时,A、B脱离

C.A、B脱离时,它们的位移为4 m

D.A、B脱离后,A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

解析 0~4 s内,FA+FB=12 N,若AB一起运动,对AB整体有FA+FB=(mA+mB)a,解得a=2 m/s2;对B有N+FB=mBa,当N=0时,FB=8 N,对应的时刻为2 s末,由上知,A、B分离前一直做匀加速运动,t=2 s时,A、B脱离,1

故选项A正确,B错误;A、B脱离时,t=2 s,则它们的位移x=2at2,解得x

=4 m,故选项C正确;A、B脱离后,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C

考向2 利用“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分析

两物体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例6】 如图10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μ

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a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a1与a2的比为( )

图10

A.1∶1

B.2∶3

C.1∶3

D.3∶2

解析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临界情况是A、B间的摩擦力刚达到最大静摩擦力,A、B的加速度相等,单独对B分析,B的加速度为1

μmg-3μ2mg

1

aB=a1==

m3μg,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对A分析,有aA= μmg

a2=m=μg,可得a1∶a2=1∶3,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1.如图11,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图11

1A.μμ 12

1-μ1μ2B.μμ

12

1+μ1μ2C.μμ

12

2+μ1μ2D.μμ

12

解析 对物体A、B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有F=μ2(mA+mB)g;对物体B在竖直方向mA1-μ1μ2

上有μ1FN=mBg,在水平方向上有FN=F;联立解得m=μμ,选项B正确。

B12答案 B

2.(多选)(2019·河南开封质检)如图12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N。若T-a图象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图12

40

A.a=3 m/s2时,FN=0 B.小球质量m=0.1 kg 3

C.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4

D.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N=(0.8+0.06a) N

解析 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cos θ- FNsin θ=ma,Tsin θ+FNcos θ=mg,联立解得FN=mgcos θ-masin θ,T= macos θ+mg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a图象呈线性关系,由题图乙可知a=

402 m/s时,FN=0,故选项A正确;当a=0时,T=0.6 N,此时小球静止在斜3

4

面上,其受力如图甲所示,所以mgsin θ=T;当a=3 m/s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mg3

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乙所示,所以tan θ=ma,联立可得tan θ=4,m= 0.1 kg,故选项B、C正确;将θ和m的值代入FN=mgcos θ-masin θ,得FN=(0.8-0.06a) N,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科学思维系列——连接体中的分配原则

1.如图13所示,一起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外力F作用于m1上,则m1和m2Fm1F

m2的相互作用力F12=,若外力F作用于m2上,则F12=。

m1+m2m1+m2

图13

2.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成立。

【典例】 (多选)(2017·海南物理,9)如图14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和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