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 专题突破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7.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 专题突破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到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图5

A.18 m

B.54 m

C.72 m

D.198 m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0到3 s内,滑动摩擦力为Ff=μFN=μmg=0.2× 20 N=4 N,由于滑动摩擦力恰好等于外力F大小,所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F-Ff8-4

3到6 s内,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m=2 m/s2=2 m/s2,发生的位移为11

x2=2at2=2×2×32 m=9 m;6到9 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6 s时的速度为v=at=2×3 m/s=6 m/s,所以发生的位移为x3=vt=6×(9-6)m=18 m;9到1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4=vt112?2?6×3+×2×3? m=27 m;所以总位移为x=0+x2+x3+x4=(9+18+2at=?2??+27) m=54 m,选项B正确。 答案 B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

【例4】 (多选)(2019·湖北八校联考)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6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 M-m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g

解析 互换位置前,M静止在斜面上,则有Mgsin α=mg,互换位置后,对M有Mg-FT=Ma,对m有FT′-mgsin α=ma,又FT=FT′,

M-m

解得a=(1-sin α)g=Mg,FT=mg,选项A错误,B、C、D正确。 答案 BCD

1.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如图7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轻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在小车的右端。若某段时间内始终能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这段时间内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图7

A.mg,竖直向上

B.mg1+tan2 θ,斜向左上方

C.mgtan θ,水平向右 D.mg1+tan2θ,斜向右上方

解析 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gtan θ=mAa,解得a=gtan θ,方向水平向右。

再对B研究得,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f=ma=mgtan θ,方向向右;小车对物块B的支持力向上,与重力平衡,则FN=mg,所以小车对物块B产生作用力为:F=答案 D

2.(2018·天津六校联考)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B放在水平面上,斜面1的倾角θ=30°,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上,木块A下滑的加速度a=4g,斜面体静止不动,则( )

2

F2N+Ff=mg

1+tan2θ,斜向右上方,故选项D正确。

图8

A.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M+m)g

3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8mg D.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1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mgsin 30°-μmgcos 30°=ma=4mg,解得3

μ=6,故选项A错误;把斜面和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沿竖直方向(M+m)g-FN

1

=masin 30°,得FN=(M+m)g-8mg,故选项B错误;把斜面和木块看做一个整3体,沿水平方向摩擦力提供加速度,Ff=macos 30°=8mg,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