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解答】解:A、细胞呼吸产生的[H]不可以用于光合作用,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B错误;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C正确; 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消耗[H],但不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分)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解答】解: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正确;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C正确; D、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6分)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

B.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解答】解:A、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A正确;B、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 D、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

7.(8分)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丙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标志重捕 法,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B+F)]×100% (用图中字母表示)。

(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 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 ,请写出图中D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后的去向: 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 。

【分析】图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图中的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解:(1)调查丙属于次级消费者,体型一般较大,活动范围较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中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B+F,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C,能量传递效率为[C/(B+F)]×100%。

(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图中D为输入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是因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C/(B+F)]×100%

(2)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 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8.(10分)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内源信号物质,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为研究外施SA对黄瓜幼苗抗高胁迫能力的生理效应,某科研小组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若干,各自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CK)放在温室中常规培养,实验组分别用浓度为0、0.05、0.10,0.50mmol?L﹣1的SA处理96h后,高温处理48h,再置于温室中恢复48h,最终测定各组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时的环境条件除温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应 相同且适宜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 。

(2)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影响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阶段,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高温破坏了黄瓜幼苗中叶绿素(光合色素)的结构 。在实验室中可将黄瓜幼苗的色素提取后用 层析液 分离来验证该假设。

(3)由图可知,黄瓜嫁接苗的耐高温能力 强于 (填“强于”或“弱于”)自根苗的,图中几组浓度的SA均能 减轻高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提高其光能转换效率 。 【分析】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内源信号物质,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本题设计实验研究外施SA对黄瓜幼苗抗热能力的生理效应,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SA,最终测定各组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由图中可知,当为浓度0.1 mmol?L﹣1时,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最高。

【解答】解:(1)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时的环境条件除温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SA的浓度,因变量是黄瓜幼苗的光能转化效率。(2)高温破坏了黄瓜幼苗中叶绿素(光合色素)的结构,因此高温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色素的分离原理是因为色素可溶于层析液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最终不同的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在实验室中可将黄瓜幼苗的色素提取后用层析液分离来验证该假设。

(3)由图可知,黄瓜嫁接苗的耐高温能力在不同浓度的SA下,均强于自根苗的,图中几组浓度的SA均能减轻高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提高其光能转换效率。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