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这些 措施目标明确,方向一致,毫无疑问的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当然也有利于持续提升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对员工个人能力和团体协作的高度依赖,使GPS必须雇用高素质的员工,在这一劳动力市场中,用人企业对人才的竞争相对激烈, 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应该高于平均水平,而公司处于相对弱势。如果不能把企业设计为一个人们向往的工作场所,显然不利于雇用并留住那些高素质的人才。“员工第 一”政策提升了GPS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低流动率又降低了人才匮乏的风险,并可以有效降低新员工的培训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员工第一”的政策是直接服务于GPS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政策会被该公司的管理层推崇备至了。

但是,并非所有行业的所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都主要来自于个人或工作团队。以钢铁行业为例,虽然印度的塔塔公司首创了品牌钢材,采取了差异化战略, 对员工的营销能力、创造性、研究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总体而言,对这一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客户来说,品牌、个性、差异化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其原因在 于,这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成熟产业,客户需求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差异化和市场细分的空间十分有限,且行业技术革新较慢,质量和价格才是客户最重要的购

买考 虑因素。所以,稳定的质量和尽量低的成本,是钢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保持或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最主要的手段在于技术革新和流程再造,对员工个人能 力的要求相对很低。即使员工有很高的工作满意度、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及研究能力,也很难实质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 很高的个人素质,钢铁企业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也就比较充分。这样一来,企业就既有必要也有条件尽可能压低人员成本,实行劳动力成本最小化战略更符合他 们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而“员工第一”的政策与这一目标并不完全吻合。

对比GPS公司和钢铁公司的差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家企业是否适合采用“员工第一”的政策,关键要看这个政策是否符合该公司建设核心竞 争力的需要。进一步说,要看“员工第一”的政策带来的高满意度、高工作积极性及丰富的劳动经验,是否能高效率的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几个因素,可 能对这一转化过程的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a) 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主要依赖的是员工个人和工作团队,还是流程和设备的更新

b) 市场需求差异化程度是高,还是低 c) 技术革新速度快,还是慢 d) 人才市场供应是匮乏,还是充分

一家企业在这四条中,与前一种情况的契合程度越高,那么它实施

“员工第一”政策的效果可能就会越好。

3. 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工作,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a) 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团队的领导,这就对衡量团队业绩提高了要求。如果衡量标准过于简单,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领导下的团队业绩比较高, 其他人在领导团队时可能会模仿前辈的思路和模式。久而久之,在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中,可能仍然无法避免形成大致相似的领导风格,使“随处可以领导”的 制度流于表面化

b) GPS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充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领导能力培训,但这些并不是个人生存技能的全部,长期在这家公司中任职,可能终究 会削弱员工应付其他挑战的能力,并对公司产生依赖性

c) GPS公司努力为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矛盾,尽量满足员工生活上的需求,使公司、员工及员工的家庭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同事、家人、工作、生活等因素间的影响 也会相应增大,在某一方面发生的冲突,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这是这个政策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此外,我想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公司行为过度浸入私人生活, 而不论它是否对自己有实际的好处

4. 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进行管理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a) 团队领导经常性的变化,或者说个人角色经常性的变化,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稳定状态。一旦这种变化由于某些原因所中止,同样也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应,那对组织会产生何种影响,恐怕是管理者难以预知的

b) 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不少企业努力将业务转移到成本低廉的国家。其中软件业最主要的外包目的地是印度。而GPS公司的管理风格颇具美国文化烙印,是否存在 外包的可能?如果外包一部分业务,是否能在国外分公司也实施相同的管理方法?如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是否能有效的协作?

c) 如果企业在业务发展顺利的阶段给与员工非常充分的福利,那么一旦业务下滑,这些福利就会变成企业沉重的负担,至少在这个时候,管理层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减 少福利甚至裁员。这本身没什么问题,谁都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如果像GPS这样一个把“员工第一”当作企业文化的公司采取这些措施,会不会在员工中产生认 同危机呢?会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