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

『问题』

1. 在GPS公司中“把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战略很有成效。既然如此有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采纳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 你是否认为“员工第一”的做法更适于某些特定的企业或行业?如果是,你认为它可能适于哪些企业或行业?为什么?

3. 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工作,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4. 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进行管理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5. 一些批评家认为“员工第一”的政策不能带来高利润,但高利润允许“员工第一”政策的存在。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解释你的观点。

『回答』

1.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采纳这一做法?

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员工第一”的政策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司,有关这一点,我想放在回答问题2时再详细阐述。

不过,除了行业差别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一家公司对这一政策的采纳。

比如企业的生存状况。如果一家公司的资金和客户资源都很紧张,或者由于环境因素使它必须实行低成本化战略,那就很难为所有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体验,而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少数核心员工身上。

此外,并非在所有的文化背景下都适合这种管理方式。“员工第一”这个政策,与美国强调个人价值的文化高度吻合。但在不那么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中,这种管理方式就未必很有效,甚至可能由于脱离相应的道德基础而产生管理上的混乱。

以GPS公司实施的“随处可以领导”的组织方案为例,在中国就未必奏效。

在长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使中国人不仅普遍习惯服从于权威,也习惯服从于组织。适应这种文化的组织不仅必须有等级分明的架构,每个 层级中还必须有一个地位鲜明的领导者。人们以领导者的安排和组织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过分强调个人主张会

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假如把GPS公司的制度 一成不变的移到一家中国公司内部,可能会因为缺乏领导权威而降低决策效率,也可能会给人以缺乏向心力、凝聚力的印象,反而使公司对员工的吸引力降低。总 之,在不同的文化中,“员工第一”的政策可能会在产生消极作用的同时,也抑制了积极作用。

2. 你是否认为“员工第一”的做法更适于某些特定的企业或行业?如果是,你认为它可能适于哪些企业或行业?为什么?

绝对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方法,“员工第一”当然也是如此。在讨论它的适用范围之前,不妨先来看看GPS公司从这一策略得到了什么好处。

从网上了解的信息来看,GPS是一家专为中小型企业开发应用程序的软件公司,产品包括员工薪水、人力资源、公司帐目、用户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经营具有以下特征: a) 它是一家服务型企业

b) 聚焦于中小企业的软件需求这一特定的细分市场 c) 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程度很高 d) 丰富的产品线 d) 行业技术革新频繁

这些特征决定了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a) 市场营销能力,用以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树立足够鲜明的品牌形象

b) 研究能力,用以跟踪最新的技术革新 c) 创造性,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

d) 协作性,用以保证为同一客户提供的不同软件之间的通用性 e) 客户服务能力,用以对客户提供充分的售前、售中服务和持续的售后服务

从中可以发现,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员工个人的经验、能力和工作表现和团体协作意识。而充分满足员工在生活、事业等各方面的需求,显然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以最大程度提供客户满意的前提条件。

书中介绍到,GPS公司采取了充分的激励措施,如员工入股、子女入托、着装随意和业余学习等。此外,通过占用工作时间的专业技能培训、长期职业计 划、足够的领导机会等措施落实提高员工个人发展潜力的承诺。以双因素理论来看,这些措施覆盖了从保健因素到激励因素的方方面面,使得员工对工作感到非常满 意的同时,也感觉到没有不满意的方面同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简化了团队间的协作关系,简化的垂直层级也为员工在团队内部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