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地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完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地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叙述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叙述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经 济 与 文 化 文化 特色 经济 发展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叙述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读图,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 地 域 差 异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叙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位置 与 分布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联系 认 识 区 域 与 差异 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环境 与 发展 利用资料叙述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运用地图,叙述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地理位置与 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描述湖南的地理位置,能分析其特点。 知道湖南地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 运用地图,说明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主要山脉的分布。 叙述湖南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环境 运用图文材料说明洞庭湖的变迁及其原因。 了解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知道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举措。 知道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 民族 知道湖南人口概况,说出湖南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知道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知道湖南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 知道湖南土地、气候、水、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湖南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知道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农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道湖南主要的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和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 知道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关系以及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知道湖南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 √ √ √ √ √ √ √ √ √ √ √ √ 工业 知道湖南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了解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了解交通运输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意义。 知道湖南公路分布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高速公路。 √ √ √ √ 交通运输 知道湖南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 知道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 知道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 旅游 知道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以及精品旅游线路。 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湖南旅游业发展前景。 √ 知道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以及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湖南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知道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 知道湖南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知道湖南文化业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知道湖南在全国的地位,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 √ √ √ √ √ 城镇 与 商业 文化业 走向世界 的湖南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必选区域的数量,而没有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本考试标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提供三个案例,

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明确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案例1:认识世界的大洲案例---亚洲。

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②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是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使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案例2:认识世界的国家案例---日本。

①通过读图,知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许多小岛组成,首都是东京。

②通过读日本地图,知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日本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知道日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充分发挥海上运输的优势,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和民俗。

⑤知道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制成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使日本文化既保留着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案例3:认识中国的区域案例---北京。

①通过读图,知道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通过读图和分析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③通过读图,知道北京河流受地形地势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 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有诸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无数的名胜古迹。

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所在地,汇集了国家著名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

⑥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北京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物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两者紧密结合。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学会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