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一章 绪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准入制度和文化审查制度的冲突,不是经济制度的冲突,而是文化制度的冲突,是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冲突以及由这种体系形成的国家制度的冲突。

C、文化发展规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是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而正是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把该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文化产业既是文化的特殊形态也是经济的特殊形态,还是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因此,探索和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于更好地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去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科技先导规律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成长形态和发展方式。文化产业与以往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它的高科技性。中国早在9世纪就已经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技术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革命,它不仅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产品的大量复制使得文化传播的时间与空间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活字材料成分的局限性和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却最终妨碍了印刷产业在中国的形成。15世纪德国古登堡印刷机的发明不仅克服了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技术的局限,而且为现代印刷技术革命和产业化实现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机器印刷出现和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每一次印刷科技的革命不仅为印刷产业的现代升级提供了文化生产力革命的

动力,而且使整个文化产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带动了其他文化产业形态的革命。在这里,文化生产技术在关键性领域的突破,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革命、进而新文化变革的主导力量。文化生产与传播技术在现代科技的驱动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大,产业升级过程趋于缩短。科学技术推动产业革命需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取决于科学驱动技术突破的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技术装备的速度。 B、双重复合转变规律

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将实现产业形态和文化建设模式两个方面的根本转变。任何一次文化变革都有一个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发展和提高文化生产力和传播力。这是由文化变革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决定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文化产业运动与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变革运动相比,它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任何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都会同时导致文化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同步变革,作用于文化变革的精神生产规律和价值规律共同发生着作用。在文化经济运动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规律的影响下,文化产业是最不能像其他产业那样完全由市场的机制规律来调节的。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规定了政府作为国家文化意志的执行者,必然地要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国家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导向的意志。只有市场和政府有机协调,文化产业的运动才能处在一个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状态之中。

任何一次文化产业发展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文化建设模式的根

本转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现,得益于新兴的现代出版业,而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又使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媒大众化的特点先天地决定了传播要素生命形态的革命,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就自然地成为新文化运动作为现代中国新文化建设模式的典型选择。白话文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转变,使得文化成为少数人的文化专利成为不可能。白话文的普及必然导致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超出它的范围而引发社会革命。革命的发展需求,在推动现代中国文化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得到了现代性的张扬。文化产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成为社会进步的工具。 c 、阶段递进规律

文化产业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转型——发展——成熟。转型是由旧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模式向新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前产业形态、现产业形态与后产业形态并存,新旧文化体制交叉。中国正处于这样的转型阶段。

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在一个或少数先进国家率先完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技术装备、新市场发展样式和新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建立起具有全新文化功能的文化产业集团,并在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中,率先制定和使用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技术标准,改变世界文化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并赢得文化市场主动权。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要完成这一阶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发展是在转型的基础上出现突破和飞跃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少数率先开展文化产业革命的国家急需更新文化生产和

传播的技术装备,不断发展和提升文化产品市场标准体系,完善新的文化产业理论和国际市场建设理论,继续摆脱旧的文化管理体制,发挥新文化变革的导向作用。大多数国家采取购买、引进、仿制和知识产权转让等方法,学习新技术,更新旧装备,开始从体制到机制转变的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事务、国际文化组织和国际文化规则的制定。一些具有广泛性的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新技术、新手段、新体制被迅速采纳。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世界范围内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和文化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旧的文化产业形态和文化发展模式逐步退出文化发展的主渠道和主市场。成熟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相对稳定并孕育新的文化产业革命的萌芽。

西方学者们现在已经取得的共识是:报业在西方已经属于夕阳产业。

挪威媒体顾问Erik Wilberg博士认为,像任何一种产品一样,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5个阶段,分别是:发育期(Development)、成长期(Growth)、震荡期(Shakeout)、成熟期(Maturity)、衰落期(Decline)。欧洲报纸,特别是北欧报纸目前处于这个周期的第四阶段末期和第五阶段初期:已经走过成熟期,进入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衰落期。

Robert Picard教授则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Introduction)”,15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Growth)”,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Maturity)”,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Dec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