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案例分析题

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应用题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项围绕“认识自己”主题的具体的活动教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

5

1、 画朋友

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

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 3、 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

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 ;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 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 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 ,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8、 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 的一种研究方法。

6

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 。

10、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 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 ,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1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 ,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 ,选择教育材料。

12、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14、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6、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7、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8、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

19、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______________。

20、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1、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____________________,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7

23、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24、埃里克森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25、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26、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

27、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28、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主动对内疚。

31、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后果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32、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性和反复性,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性。

33、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34、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

35、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36、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见。 37、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 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38、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39、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两大类型。 40、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