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名词解释(4个)

1. 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

3、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4、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5、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6、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7、社会道德: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为了调整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人们提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要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8、社会道德关系:是指大类社会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且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按照关系中主体与客体的不同,社会道德关系可分为三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个人与整体之间道德关系以及整体与整体之间道德关系。

9、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道德外在形态。根据其状态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社会道德意识现象和社会道德规范现象。

10、个体道德:是行为个体在道德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现象的总和,即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包括个体道德意识、个体道德规范、个体道德活动。 11、个体道德意识:是社会整体意识在个人意识中的反映,包括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兴趣、道德行为、道德理想等;

12、个体道德规范:是行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13、个体道德行动:是行为个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包括道德选择活动、道德自我评价活动、道德自我教育活动、道德修养活动等。

14、教师个体道德:是指以个体为道德主体和载体的道德。当然,教师个体道德便是以教师为社会职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它是由个体道德心理、个体道德行为和个体道德境界诸因素所构成的。

15、个体道德的境界:是指教师个体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中所实际达到并意识到的特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的程度。道德境界的发育要经历三个阶段:自发的道德境界、自觉的道德境界和自由的道德境界。 16、道德品质:亦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且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

简答(3道,均为课后思考题) 1、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答:职业道德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职业道德表现在走上社会开始工作的成年人的意识与行为中,而不表现在儿童和未走上社会的青少年中;它往往只对从事本职业的人们适用,而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不适用,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遵守的是他们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有相对稳定性,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由于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不同职业的具体条件和从业者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因此容易实行,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

答: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劳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树立自主创新观念有什么意义?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糊本性的改革,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教育是为提意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即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能把教育等同于一般产业或企业而推向市场。教师总是免不了要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氛围中,因而必须树立和强化自主创新的观念。

自主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空前壮丽的事业。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反对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破除陈腐思想观念和作风,如鄙

视科学技术的封建等级观念,保守狭隘的人才观念,师道尊严的家长式专制作风,等等。要善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对待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按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处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自主创新,就要勇于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然而,教育领域原有的一些东西又与时代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改革。教师既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保守狭隘的观念去看待和要求学生,一味横加指责;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而必须抱着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学生成才负责的态度,关心理解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

4、教师职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

答:其一,教师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直接创造某种物质财富或精神产品,而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培养患想品德,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其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或植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人。确切地说,普通学校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或会生活等环境背景的干预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儿童和青少年。

其三,教师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

教师的劳动,同其他一切劳动一样,也需要工具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需要一定的教材、教具、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性工具和手段,但是,它们并不是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它们仅仅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

质,包括教师个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才能,以及传授知识的本领与技巧等。

其四,教师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教师劳动中的人际关系有两大特点:一是关系复杂众多。二是关系重要。

其五,教师劳动产品的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产生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5、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社会功能?(重中之重) 答:(一)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 (二)对学生的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