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溯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罗氏溯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罗朝庆、罗朝吉,志宝公次子和三子,其后人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也无音信。 8、罗万开,伯政公长子,在外贸易安家,住地及子嗣未详。 9、罗万乐,伯泽公长子,在外贸易未归,生、没、配、葬不详。

10、罗万德,伯增公次子, 生卒葬不详,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1、罗万广,字拓逵,伯安公三子,生没葬不详,迁居陕西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2、罗景英,字致伟,春科公四子,迁居四川乐至县(四川北道潼川府乐至县),子二:生吉、生合,两房分别居住田家沟和印家沟,子孙繁衍兴盛。

13、罗伯舒,字展彩,生亨公公子,康熙庚子年(公元1720年)正月二十九日子时生,迁居四川省乐至县(四川北道潼川府乐至县),地名沟口。乾隆己亥年(公元1779年)七月十三日已时没,葬沟口大岭山嘴,乙山辛向。祖妣蒲氏,生没葬不详,子一:万彪。

14、罗万邦,字咸宁,伯安公长子,生没葬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5、 罗万古,字长春,伯安公次子,生没葬不详,迁居陕西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6、罗万广,字拓逵,伯安公三子,生没葬不详,迁居陕西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7、罗万珑,伯善公长子,生没不详,祖妣卢氏,生没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8、罗万玉,伯揆公子,生没葬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9、罗生贞,景星公次子,生没葬不详,迁居四川省成都府□陽县。。 20、罗生奎,景星公四子,贸外,不知其地。 21、罗伯僢,贸外,不知其地。

22、罗万迎,伯昆公次子,在外贸易,未归。

23、罗伯旦,字名昶,生秩公四子,祖妣周氏,同没葬外地,子四,随父在外贸易,未归,地名及后子嗣不详。 24、罗万清,迁徙四川省,不知其地。

25、罗伯茂,生会公子。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26、罗万湘,迁徙四川省,子四:忠明、忠志、忠信、忠青随父迁居。 27、罗伯正,迁徙四川省,不知其地。二子随父迁居。

28、罗万苇、罗万禄,伯正公之子,兄弟迁徙四川省,不知其地。

29、罗万木,伯松公子,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午时生,祖妣王氏,生二子,一同迁居到四川省,具体地名不详。

30、罗伯谊,生璜公子,迁徙四川省,不知其地。

31、罗春倍,该支系全部迁居四川省,子四:景相、景儒、景桂、景柯,随父迁居四川,不知其地。 32、罗伯惠,该支系迁居四川省,子四:万富,万贵,三毛,四毛;四子随父迁居四川,不知其地。 33、罗生佑,该支系迁居虁昌府,子二伯茂、伯英随父迁居,不知其地。 34、罗伯意,字奇正,生斌公次子,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均不详。 35、罗伯宁,生禧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均不详。 36、罗景珮,春望公四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均不详。

37、罗生旆,景凤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萧氏,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均不详。

38、罗生琪,字文先,景藩公次子,清康熙丁丑年(公元1697年)八月初十日午时生,迁居四川省泸州府纳溪县土沟,其后不详。

39、罗生简,字亦可,景伟公三子, 康熙庚子年(公元1720)八月初九日辰时生,随父迁居四川省,地面及子嗣不详。 40、罗伯仕,生颖公次子,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41、罗万衍,字清开,伯令公长子,乾隆甲午年(公元1774)四月十一日巳时生,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42、罗伯举,字成凤,生蔡公长子,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43、罗万槑,字傲雪,伯佐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陈氏,迁居外地。罗万杰,字在士,伯佐公三子,生于乾隆丙寅年(公元1746年),祖妣唐氏,子四:忠元、忠淳、忠慎、忠淑。万杰公迁居外地。 44、罗伯宋,字足征,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45、罗伯安,字居仁,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46、罗生玑,字齐政,景行公三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

47、罗伯峻,字高山,生瑜公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胡氏,迁居四川省。

48、罗伯饶,字裕如,生瑚公五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刘氏,生、没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49、罗生焕,景道公子,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50、罗生义,景慈公三子,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51、罗万任、罗万意、罗万作,三兄弟俱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52、罗伯腲,原名华,字翠吉,生茂公子,生于康熙36年(公元1697年)六月初十,迁居长沙市宁乡县,逝世于乾隆17年(公元1752年)9月初五,葬宁邑十都五区百步山拱桥石子岭油铺后园内,祖妣邓氏,生子九:万衡、万侯、万松、万荣、万富、万贵、万财、万福、万寿。俱随父母迁居宁乡县。 53、罗生发,外出不知何地,子嗣地名不详。

54、罗景宁,春镜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张氏,生卒年月不详,葬干田冲。子一迁居四川省,地名、子嗣不详。 55、罗景宦,春镜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唐氏,生卒年月不详,葬干田冲。子二均迁居四川省,地名、子嗣不详。 56、罗景安,春镜公三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李氏,生卒年月不详,葬干田冲。子二均迁居四川省,地名、子嗣不详。 57、罗万九,伯任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刘氏,生卒年月不详,子四均迁居外地,地名、子嗣不详。 58、罗忠会,字群聚,万镒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外地,地名、子嗣不详。

59、罗忠斗,字定荣,万碧公子,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年)十一月十七日酉时生,迁居外地,祖妣、子嗣未详。 60、罗万林,伯贞公长子,清雍正己酉年(公元172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61、罗万庚,伯世公长子,生卒年月及葬地不详,祖妣唐氏,生卒年月及葬地不详,子二:忠桂、忠栏,均随父母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62、罗万申,伯世公次子,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63、罗万辛,伯世公三子,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64、罗伯梅,字茂宏,生通公六子,生卒年月及葬地不详,祖妣同氏,生卒年月及葬地不详,子七,随其父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65、罗忠玉,万彩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陕西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66、罗万光,伯裡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刘氏,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67、罗生信,字岳中,景俸公子,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68、罗伯享,字允长,生儒公三子,生、卒葬、不详,祖妣陈氏,生、卒葬不详。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69、罗生俊,字俊英,景仪公次子,迁居四川省,生、卒、葬不详,祖妣胡氏,生、卒葬不详。子三:伯初、伯祑、伯视。三子随父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0、罗万二,伯魁公长子,生、卒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1、罗万三,伯魁公次子,生、卒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2、罗万四,伯魁公三子,生、卒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3、罗万奇,字迪三,伯耀公子,生、卒不详,子二:忠良、二七。迁居外地,地名及其后子嗣均不详。 74、罗忠顺,万宁公子,清乾隆甲申年(公元1764年)生,迁居外地,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5、罗忠良,万奇公长子,生卒葬不详,配唐氏,迁居外地,地名及其子嗣均不详。 76、罗生信,字岳中,景俸公子,迁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77、罗伯伟,字再登,生昶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祖妣李氏,子一:万山,随父迁居四川省。

78、罗伯耕,字首登,生昶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没葬四川省,祖妣唐氏,生卒年月不详,葬蚂蝗山;子一随父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地名及子嗣不详。

79、罗伯读,字秋方,生昶公三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贵州省,没葬贵州省,祖妣刘氏,生卒年月不详,葬蚂蝗山;子二:万道、七毛,随父迁居贵州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80、罗伯科,字有登,生敏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地名及子嗣不详。祖妣陈氏,子二:万悦、五毛,随父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地名及子嗣不详。

81、罗景奏,字书成,春僢公次子,生卒葬不详;祖妣陈氏,生卒不详,葬水井山;子四:长子生□、次子生□、三子生□、四子生梅,长子、次子、三子俱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地名及子嗣不详。四子生梅居原籍。

82、罗伯南,生淮公三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严氏,生卒年月不详,葬屋下首,子四:万伦、万俊、万荣、万华。四子随父迁居陕西省,地名及子嗣均不详。

83、罗春鼎,字百钧,添达公长子,生于顺治辛丑年(公元1661年)十一月十八日丑时,葬两头塘。祖妣陈氏,生于康熙丙午年(公元1666年)十一月初一日戌时,葬谭井湾,子嗣移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84、罗景勋,春鼐公次子,生于康熙丁丑年(公元1697年)十一月初二日辰时,葬谭井湾。祖妣李氏,生于康熙戊子年(公元167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巳时,葬谭井湾,子二均移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85、罗景永,春鼐公三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胡氏,生卒年月不详。子一移居四川省,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86、罗忠义,字飞璠,万学公次子,乾隆己未年(公元1739年)正月十四日戌时生,祖妣严氏,雍正乙卯年(公元1735年)五月二十六日戌时生,生三子,一同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87、罗忠螯,万荣公长子,乾隆壬申年(公元1752年)九月初六日午时生, 迁居外地,地名不详。 88、罗忠鲲,万荣公次子,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八月二十五日亥时生, 迁居外地,地名不详。

89、罗忠鲛,万荣公三子,乾隆己卯年(公元1759年)七月三十日巳时生, 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90、罗生祯,字瑞征,景懋公三子,康熙甲辰年(公元1664年)十月二十三日戌时生,祖妣刘氏,康熙戊申年(公元1668年)十月十三日丑时生,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91、罗生佑,迁居彝昌府,具体地名及子嗣不详。 92、罗万允,伯有公长子,在外贸易,子嗣未详。 93、罗万久,伯有公三子,在外贸易,子嗣未详。

94、罗万作,伯宁公长子,生没葬不详,在外贸易,子嗣不详。 95、罗万佑,伯宁公次子,生没葬不详,在外贸易,子嗣不详。 96、罗万泮,伯宁公三子,生没葬不详,在外贸易,子嗣不详。

97、罗生振,字允乔,景让公长子,生没不详,葬石洞底,癸山丁向。祖妣谢氏,葬屋后,异山乾向。其二子均往外贸易安家,地名及子嗣不详。

98、罗景柞,春珑公长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唐氏,生卒年月不详,移居四川省,具体地址不详。 99、罗景芬,春珑公次子,生卒年月不详,祖妣唐氏,生卒年月不详,移居外地,具体地址不详。 100、罗万迎,伯昆公次子,在外贸易,未归。

101、罗伯照,字亮开,生坚公四子, 生没不详,迁居湖南省安化县唐家观,葬屋后,祖妣唐氏,乾隆丙寅年(公元1746年)正月初三日已时生,没葬不详。子三:万有、万理、万台,三子随父迁居安化县唐家观,地址不详。 102、罗万贸,伯洪公四子, 生卒不详,迁居四川省,没葬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03、罗万玉,伯揆公子,生没葬不详,迁居四川省,地名及子嗣不详。 104、罗万吉,伯淳公长子,在贵州省贸易安家,地名及子嗣不详。 105、罗万祥,伯淳公次子, 在贵州省贸易安家,地名及子嗣不详。 106、罗万荣,伯淳公三子, 在贵州省贸易安家,地名及子嗣不详。 107、罗生奎,景星公四子,生没葬不详,迁居外地,其后子嗣不详。

108、罗生祥,字瑞呈,景懋公长子,顺治丙申年(公元1656年)三月初七日午时生,祖妣唐氏,顺治丙申年(公元1656年)十一月十四日寅时生,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子二:伯芬、伯万一同往川。 109、罗万合、罗万阮,伯富公之子,二房俱迁徙到四川省,具体地名不详。 110、罗添远,朝洪公子,该房迁居四川省,地名不详。 111、罗万廷、罗万六,伯早公之子,在外贸易,未归。 仲祥公后人在湖南省邵阳县居住地名录

清朝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时,我祖仲祥公后人在湖南省邵阳县居住地名录如下: 一、才禄公房:

1、文华公房碧政公居庙头; 2、□□□文公房居鸭屎畲; 3、文华公房碧亨公扒船塘; 4、景鸾公房居岩鹰村。

5、伯腲公房迁居宁乡县十都五区沙坪里水府庙; 二、才旺公房:

1、碧仪公房居住潘家边。 2、文兴公房居住古塘冲。 3、文豸公迁居四川省重庆府。 4、文汪公房居住地: ⑴、子安公房居住井底; ⑵、子景公房居住田庄上; ⑶、子刚公房居住井底; ⑷、伯选公房居住观门前; 5、文鉴公房居住木崇岗,其中: ⑴、生顺公房居住干皮冲; ⑵、生照公房居住山脚底; ⑶、生煦公房居住唐家冲; ⑷、生煌公房居住山脚底; ⑸、伯谨公房居住石坪; ⑹、景铠公房居住石溪;

⑺、景松公房居住木崇岗; ⑻、景镳公房居住木崇岗; ⑼、景钅享公房居住扒船塘; ⑽、景镐公房居住木崇岗; ⑾、生楚公房居住董家渡; ⑿、生照公房居住南岳庙下手; ⒀、景锦公房居住木崇岗;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20大姓,人才辈出,代不乏人。我罗氏入川至今已传近20代。现已人丁兴旺,芝兰挺秀。发展为当地望族之一。期间修谱已进行过两次,第一次修谱大约是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由大湾世纩公主持,属手写本。当时距入川已历10余代,三百多年,历史湮远,所以,许多人文历史和登科公以前的事情都未翔实记载,这便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无法查考的疑窦。例如一首《祖遗诗句》就令人云山雾罩。

大江东去,车轮滚滚,1983年岁次壬戌。世震公不顾年事已高,世俗偏见,带领族中一班热情贤肖,毅然搞起了第二次修谱。1984年,张家坝在罗光华等人的努力下也搞起了油印族谱。在经济,文化严重薄弱的环境中竟然成就了两部油印族谱,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这是我们罗氏的宝贵财富,也是给族人最大的贡献。本次修谱就是以次这两本油印的族谱为蓝本,遗憾的是世震公在四年前就已作古。第三次修谱的成功,我想也能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

“衣食足而礼仪兴”2005年岁次乙酉夏月,我辈受正钦、正亨、光军、光庆、光第等之命,让我等主编第三次罗氏族谱,我等倍感诚惶。惟恐难堪此任,然长命难违,只有沐手敬撰。

我祖入川大概是在明朝中后期,约公元1500年前后,距今约500余年。世事沧桑,史料简陋,加之我等学识浅薄,在本次修谱中难免出现错登、漏登、重登等现象。人文历史、地理文化,就只能靠道听途说而记述只言片语,综观整部族谱,只是敷衍塞责而潦草告竣。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有负重望。倍感惭愧!

本次修谱,族人节衣缩食,慷慨解囊,筹措出谱经费,或捐助工程无偿修谱、修葺祖坟,真正实践了“做一个无愧于先人的后代,,一个无愧于后代的先人”,满腔热忱令我等编委感动。

“江西祖德传千古,川南世泽著千秋。”望我族能以本谱所订之家训十则育我后辈子孙,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精诚团结,赶超前辈,以告慰先辈之灵。 本书中之不足,请在下次续谱中修订完善。 罗氏入川及其他

关于我罗氏入川,众说纷纭,现就摘录两则,以供参考。 其一 :张家坝罗氏谱载:大颖提供

始祖徒居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仁寿村跳灯河,后迁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三台地居住。到明时天启二年,登科登高公入蜀居叙府天池,复迁居高邑。

其二 :是陈家山相成公(正字辈)用毛笔写在大湾正忠老爷之袱子书上的话,虽已半世纪,然字迹清晰可见:始祖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仁寿村,迁徙居湖广,由湖广入蜀后居天池,后登科公迁高县小南门。

这两则资料的说法基本是相同的,从谱上的登科公“明皇例赠文琳郎”字句也就证实了祖先在明朝入川。至于其他疑窦,留待考证。

入川后登科公在明皇时任高县县令,但由于“清节自守”为政清廉,所以家境贫寒,以至二始祖受先公舍身来到高邑边陲——李家湾,也许是他看中了此地土肥水美,林木葱茏,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茅厣草舍,开始刀耕火种,住下来。三始祖璧翁,由京督兵平贼有功,卸任故里,春风棠棣,家声大拯,到了仲字辈三公时,应是小康之家了,仲杰公是清例赠将仕郎,从此,陈家山出罗氏三大房仲仁、仲杰、仲伦,人丁兴旺。尤其是在满清的270年间,文名元子常到世字辈,可谓人才辈出,代不乏人,陈家山闻名高珙二县。在祖先们的奋发图强,不断拼搏下,在清朝已挣下了陈家山“独脚团”的金字招牌。它与乡平级,但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和权威性。如世纩公在民国初就任独脚团团政,在辖区内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办盗匪死罪。

“五云岸上分携手”或“八人弟兄分五路”都说明祖先们是八弟兄入川的,那么。现在居住在川南的罗氏,如石头沟尖峰山,镇舟沙坝子,棉布田等,恐怕都属近支吧。 源流·派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浏阳)《罗氏族谱》\凡例\曰:\我族自鄫公受氏以来,汉初珠公为罗氏鼻祖,瑭公为丰城始祖,永秩公为我族分支祖。而千一公则我迁浏始祖也。\源流序\称千一公,于元末明初因兵燹由(丰城)柏林圳上迁湖广长沙之甘草坑,继迁浏邑北乡社坪段,即今黄岗段罗家井。居十余年又迁石坵,即今之大山。生贵三,贵三生成惟、成性、宝山。惟、性二公迁长沙,宝山生信才、信文,分上下两房。

(派次)千贵宝信歆 伏原万文显 兴时志发旺 安邦喜后贤 (新派)世德开宏运 嗣承定永传 英华能继述 俊秀克恢先 正大纲常立 纯良美善全 名儒多集会 富学必长延。

1948年(湘潭)《鼓磉州罗氏九修族谱》\五代总编\载一世应隆,字世兴,号政斋,明洪武元年(1368)生,由江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