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轨院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大轨院建筑环境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射的形式传入室内,而另一部分同样是对流和辐射的形式散到室外不会成为房间的得热。冷负荷与得热之间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上也有衰减。

18.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

长波辐射到围护结构内表面起到加热的作用,围护结构吸收了长波辐射的能量后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把热能储存起来,当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房间的温度时,围护结构继续吸收辐射能,这时房间里损失热量,使冷负荷增加,当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高于房间温度后,开始向房间以辐射的方式放出热量,使房间的热负荷增加

19.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长波辐射把热量散出去吗?

在冬天里,普通玻璃一方面吸收了是室内表面的长波辐射热,另一方面又被室内空气加热,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因此会向室外低温环境以及低温天空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热。

三.计算题

1.有一建筑物的外墙表面由红砖砌筑,没有外抹灰;平顶屋表面为白石子面层。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为160 W/m,垂直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为140 W/m,设红砖的吸收系数为0.70,白石子表面的吸收系数为0.60,外表面传热系数18.6 W/m·k,室外气温为28℃,若忽略长波辐射的影响,问:

(1)外墙和屋面的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各为多少℃? (2)外墙和屋面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又各为多少℃?

2.有一建筑物的外墙由红砖砌筑,没有外抹灰,当太阳辐射强度为150W/m,气温为30℃时,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分别为多少℃?又当外表面贴上白瓷砖后,在同样情况下,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值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又各是多少℃?(设红砖的日射吸收系数为0.70,白瓷砖的日射吸收系数为0.40,外表面传热系数为18.6W/ m·k,不考虑长波辐射的影响)

5

2

2

2

2

2

3.设上海市夏季13:00点时的室外气温为33.5℃,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为912W/m,东向

2

垂直面太阳辐射强度为169 W/m,设墙体吸收系数为0.55,屋顶吸收系数为0.75,外表

2

面传热系数为18.6 W/m·k,若考虑长波辐射的影响,并取常规经验值。试求: (1)夏季13:00点时上海地区建筑物屋顶和东墙的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2)夏季13:00点时上海地区建筑物屋顶和东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

第4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一.名词解释

1.热感觉: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2.人体代谢率:人体细胞中,食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被分解氧化,实现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

3.有效温度: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温度

4.热舒适:人体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 5.服装热阻Icl::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

二.简答分析题

1.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为什么?P115

否;因为热舒适方程是对人体在稳态条件下能量平衡的描述。

2. 简述热“中性”状态的概念。P107

人体不发汗,也无寒意,仅靠皮肤血管口径的轻度改变,即可使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从而维持体温平稳。此时,人体用于体温调节所消耗的能量最少,人感到不冷不热,这种感觉称为“中性”状态。

3.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的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为什么?P116

否,PMV指标反映了人体稳态热环境下对热平衡的偏离程度,指标计算基于热舒适方程,因此也不适用于非热平衡状态下热感觉的描述。

4.使用人体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P115 (1)人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

(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 (3)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6

5.简述室内相对湿度对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影响。P110

在偏热的环境中人体需要出汗来维持热平衡,空气湿度的增加并不能改变出汗量,但却能改变皮肤的湿润度。因为此时,只要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会减少人体实际散热量而造成热不平衡,人体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所以在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增加。(不完善自己翻书)

6.试解释PMV指标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感觉描述的原因。P116

PMV指标就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德尔人体热负荷TL而得到的。其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们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觉得越热,负值越大,人就觉得越冷。

7.为什么PMV指标只能用于人体处于稳态热环境中的热舒适评价?P116

同上

8. 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人体的代谢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发热量中显热和潜热的比例是随着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环境空气温度越高:热体的显热散热就越小,潜热散热量就越多,所以人体的发热量不随空间的温度改变而改变,但出汗率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冷”与“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冷”“热”是人对于位于自己皮肤表面下的神经末梢的温度的感觉。人对“冷”“热”的主观描述为热感觉,当人体皮肤层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冷热刺激时就会产生冲动,发出脉冲信号,形成“冷”“热”的感觉。

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因为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对热感觉也有影响。

空气湿度能改变皮肤的温润度,即增加皮肤的“黏着性”。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会减少人体的实际散热量而造成热不平衡,人体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所以在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增加,但由于人体单位表面积的蒸发换热量下降会导致蒸发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加皮肤湿润度,导致热不舒适感。

10.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试想两种办法)

可通过适当提高风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从而使空间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地舒适度; 降低办公室内人员的工作活动量;穿着轻薄舒适的衣物;减少设备产热量。

第5章.室内空气品质

一.名词解释

1.过滤效率:被捕捉的粉尘量与原空气含尘量之比

2. 容尘量:额定风量下,过滤器的阻力达到最终阻力时,其所容纳的尘粒总质量

3.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 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

4.有机挥发物VOC:是一类低沸点有机物的总称 5.感知负荷:表征室内污染源浓度(单位olf)

7

6.感知空气品质PAQ:一定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 7.空气净化:从空气中分离和去除一种或多种污染物

二.简答分析题

1.简述VOC的概念。P14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人员通常把他们通过采样分析的所有室内有机气态物质称为VOCs。

2.用通新风稀释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时,其新风量的确定需要从哪几方面考虑?P175 (1)以氧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2)以室内CO2允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3)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4)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国家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3.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P144

(1)化学污染,主要为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半有机挥发物和有害无机物引起的污染 (2)物理污染,主要指灰尘、重金属和放射性氡、纤维尘和烟尘等的污染 (3)生物污染,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污染

4.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实现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P174 (1)源头治理

(2)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 (3)空气净化

5.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P139 (1)强调建筑节能,导致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 (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使用

(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 (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 (6)室外空气污染

6. 感觉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好,是否就可说明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好?为什么?P142

不能。由于某些气体,如氡、一氧化碳等没有气味,对人也没有刺激作用,不会被人感受到,但却对人危害很大。

7.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试分析之。P176

(1)扩散(2)中途拦截(3)惯性碰撞(4)筛子效果(5)静电捕获 8.试论述室内空气品质定义及其沿革。P141

最初,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指标。

1989年国际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的Fanger教授提出了一种空气品质的主观判断标准: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意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ASHRAE颁布的标准ASHRAE62-1989《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给出定义为:良好的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