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 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 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一

编者按: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高兴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以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工作案例。现将中宣部宣传干部学院编写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中部分案例编发,望大家认真学习研究,举一反三,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具实效的经验做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一

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

引言

“吃得饱、住得好比啥都强,学理论能有啥用?”“专家在台上讲得一套一套的,可我们听不懂、也不爱听。”这是2004年长春市二道区区委宣传部在调研时听到的声音。老百姓的大实话击中了基层理论工作的难处和痛处。如何让党的理论新成果和方针政策走近百姓、扎根基层?如何使科学理论成为指导社会生产生活火热实践的强大力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武器?从2004年起,二道区积极探索创新,搭建了“干部讲坛”、“小巷讲坛”、“新二道创富论坛”、“炕头培训班”四大讲坛,破解了基层理论工作存

在的“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党委重视、部门参与、群众欢迎的理论宣传工作新路子。那么,“四大讲坛”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经验启示呢?

机关、企业、社区、农村总动员

“四大讲坛”应运而生

二道区是长春市的老工业区,国有企业多、经济总量少、财政支撑力弱、农业人口比重大、困难群众多。20世纪90年代末,该区国有企业曾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5%以上,而其中的90%处于停产、破产状态,大批职工下岗,有9500户、3万多人靠低保度日。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棚户区占全区的60%,城区80%是土路、“断头”路,绿地少。与经济发展落后相对应的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学习兴趣淡薄,庸、懒、散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加快发展的进程。面对艰难局面,2003年,二道区区委从解放思想,确立发展理念上打开突破口,借助老东北工业基地改造等机遇,连续几年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又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推动全民创业,推动二道区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科学理论无疑是能够推动思想解放、形成发展合力、破解发展难题的法宝。然而,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理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哪些途径来满足和实现这些需求,成为了二道区理论宣传面临的最大难题。“你办班、他闲唠;你讲课、他困觉;你放光碟、他说你耍漂;一天一个班,着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政

府政策说了就走,居民群众听了就忘。”——流行坊间的顺口溜也道出理论教育工作“用不着、顾不上、吃不透、下不去”的现实困境。

如何点燃干部群众的创造热情?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党的创新理论并自觉付诸行动?

突破口出现在全区发展的“神经中枢”和“发动机”——党政机关。2004年6月,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二道区劝农商镇对理论学习做了改进,要求从镇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干部,每个人都要在大会上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一时间,全镇上下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人人及时间读书,个个上网查资料,认真准备发言稿,全镇理论学习效果大为提高。区委宣传部经过调研认为劝农商镇为机关单位干部理论学习树立了好样板,并迅速在全区推广。很快,二道区在各级党政机关普遍开展了党的理论政策“讲”、“论”、“说”、“写”活动,并把这种活动形式定名为“干部讲坛”。经几年实践,干部讲坛已经成为区直机关、街道乡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常规形式。

榜样的力量是去穷的,对理论宣传的探索迅速从机关向社区、农村和企业延伸、拓展。

在城市社区,东站十委社区创造了为城市居民理论需求服务的“小巷讲坛”。2004年,在“建设学习型城区”活动中,时任东站十委社区主任、有“小巷总理”之称的谭竹青号召全社区所有离退休干部、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余热,在社区活动室举办讲座,自己熟悉什么讲什么,有什么专长就讲什么。由于讲座内容涉及政府民生举措、家庭矛盾化解、社会公德准则、卫生保健以

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内容,居民群众常常自发放下手上的活计来听讲座。区委宣传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在全区加以推广。

在农村,农民创造了自己的“炕头培训班”。这事还得从2005年2月说起,四家乡村民看到李维钧成了养牛能手,成了乡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不觉眼热心痒,跃跃欲试。趁着冬闲无事,村民连续几天围坐在家中宽大、热乎的炕头上,听李维钧传授养牛经验和技巧,听村支书讲解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部署以及村里的支持办法。几天下来,大家心明眼亮,感到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技术能手的帮忙,发家致富这事准能成,于是大家纷纷定下了致富“大计”。村民陈中平当年就成了养猪专业户,不单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不用愁了,自家小日子也殷实起来了。由于适应了东北农民闲时愿意凑热闹、愿意“猫冬”、愿意唠嗑的特点,“炕头培训班”的星星之火很快在全区燎原,成为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理论传播普及的有效载体。

在企业,2005年全民创业活动中,二道区举办了“民营企业家论坛”,邀请专家介绍企业经营经验和管理知识,组织企业经营者相互交流学习,反响很好。这种方式作为“送理论下基层”的经验在全区推广,成为面向广大宣传普及的常规载体,而且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二道创富论坛”。

至此,二道区初步建立了覆盖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农民群众和经济组织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理论宣传普及体系,干部讲坛、小巷讲坛、炕头培训班、新二道创富论坛成为理论宣传的“四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