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节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在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经复合符合要求后,即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中心。开钻前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二、筑岛及抛石护脚

主桥桩基础施工前对两岸堤防进行抛石护脚,先用车辆将块石运至岸边,用反铲挖土机进行块石的抛置摊铺,延主桥址上游和下游各50m范围进行抛石。

抛石完成后,对桩基施工范围进行筑岛,填筑材料主要为夹石土。先填筑至施工要求范围,然后在临时岛外围振打拉森-Ⅳ型钢板桩,最后完成土堰的土方回填和找平,用轻型挖土机进行压实。在钢板桩外围用挖土机抛置少量块石护脚。

堤防护脚及筑岛施工示意图如下:

18

三、桩基础主要方法

1、护筒埋设:桩基础在放出桩位后,查明桩位处有无地下管线即可开始埋设护筒,护筒高出地面0.3~0.5m,一般情况埋置深度为2~4m,但不得小于1m,让钻头的中心对准桩位,然后根据护筒的大小挖埋护筒。

主桥桩基因靠近江门河,通过钢板桩围堰筑岛的形式提供施工面。围堰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筑岛材料应用透水性好、易于压实的砂土或碎石土等。筑岛完成后通过振动锤振打桩基施工钢护筒。

2、泥浆处理系统:在每个墩轴位之间设置泥浆沟和泥浆池,满足泥浆循环,泥浆沟池就地开挖,泥浆分三级进行沉淀,内壁及隔墙采用灰砂砖砌筑。

基础在成孔过程中,泥浆具有护壁、排渣、冷却机具和切土、润滑作用。泥浆配制是保证成孔质量的关键措施。根据我公司成功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优质粘土及膨润土配制泥浆。泥浆循环时,泥浆带上来的渣屑流经沉淀池后沉淀下来,好浆流进循环池进行二级沉淀,再进储浆池,最后由泥浆泵通过胶管注入孔中。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层的地质条件控制泥浆比重,以提高成孔质量和进尺速度。

桩基础施工泥浆处理原则:有利于保证钻孔桩的施工质量,有利于环保,能加快钻孔桩的施工进度,能尽量重复利用,减少外运。

3、钻孔:本标段的桩基施工按常规的工艺施工即可,但在细、中砂层钻进时,加大泥浆的浓度,必要时抛填粘土、片石以防漏浆,若发现有泥浆漏失,应及时补充泥浆,使孔内液面保持稳定后方可继续钻进。本标段桩基要求入岩层较深,成孔时注意泥浆的浓度。

桩孔的钻进应分班连续作业,不得中途停止,经常注意土层及岩屑的变化,在土层、岩层中均采取渣样,判断土层、岩层,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通知监理进行签证,每次的岩样应编号密封保存,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所在地的基岩变化较大,对保证桩基地入岩深度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我司对钻孔的丰富施工经验,采取如下措施可以保证桩基地入岩深度:

1)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判断岩面的变化趋势,把测算的岩面高度与实际高度进行比较,如果能基本吻合则可以初步确定岩面的埋深及岩面的倾斜度;

2)从泥浆带上来的岩渣比例进行判断,初定桩孔入岩后,先清孔,然后再冲击,这样取出来的岩渣才能代表桩底所在层位的地质情况;

19

3)根据钻进时钻孔是否倾斜,钻孔时注意观察冲锤的冲进情况,如果桩锤有摆动,则说明岩面可能不平,必须进行修孔,直到桩锤垂直,并冲进完整的基层;

4)当地质条件复杂、岩面起伏大造成持力层难以判断时,在监理工程师要求下,适当增加超前钻探数量及在终孔前补钻,以查明桩底持力层情况,并作为相邻桩基终孔持力层判断的参考。

4、清孔:主桥大直径桩基础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经监理确认后,开始清孔。桩基础成孔后采用ZX-200泥浆净化器清孔,使孔内各项泥浆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值。该方法工作原理是反循环砂石泵由孔底抽吸出来的泥浆通过总进浆管输送到泥浆净化装置的粗筛,经过其振动筛选将粒径在3㎜以上的渣料分离出来。经过粗筛筛选的泥浆进入泥浆净化装置的储浆槽,由泥浆净化装置的渣浆泵从槽内抽吸泥浆,在泵的出口具有一定储能的泥浆沿输浆软管从水力旋流器进浆口切向射入,通过水力旋流器分选,粒径微细的泥砂由旋流器下端的沉砂嘴排出落入细筛。经细筛脱水筛选后,较干燥的细碴料分离出来,经过细筛筛选的泥浆再次返回储浆槽内。处理后的干净泥浆从旋流器溢流管进入中储箱,然后沿总出浆管输送回桩孔中,达到清孔的目的。

1.2m和1.5m直径桩基础施工采用清孔采用正循环换浆法,利用泥浆池中的优质泥浆把孔底泥浆、钻渣混合物排出孔外,一边向孔内补充经净化后的优质泥浆,保持孔内液面稳定,直到孔内泥浆的各项指标及沉渣厚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为止。

5、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钢筋笼就近桥墩柱位处成型,钢筋笼主筋搭接采用单面焊接,箍筋与主筋梅花点焊,主筋与加劲箍100%点焊牢固。由于钢筋笼直径比较大,在钢筋笼内加焊十字撑,十字撑采用直径16mm以上钢筋制作,以加强钢筋笼结构的整体性,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变形,十字撑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拆除,以循环使用。钢筋笼制作时注意安装声测管,声测管外径φ57mm,上端高出基桩顶面50cm,接头处用φ70mm的钢套管焊接;下端用钢板封底焊牢,不可漏水。浇筑砼前,将其灌满水,上口用塞子堵死。声测管等间距布置,绑扎在加强钢筋上。钢筋笼主筋保护层为7cm,为保证净保护层,钢筋笼四周设置定位钢筋及钢板。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须通过监理验收后方可吊放,采用汽车吊进行起吊和安放,若钢筋笼过长时可分段制作和吊装,两段钢筋笼的主筋须错开搭接,同一平面的搭接接头不能超过50%。焊接对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标高在笼顶设吊筋固定在护筒上,要根据测量提供的桩位护筒的偏差值,严格控制好钢筋笼中心平面位置和笼顶标高。

6、水下混凝土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桩基施工的关键工序。水下混凝土由预拌商品

20

混凝土供应商及时供应,用汽车式吊车配合桩机进行灌注。

砼下料采用φ300mm导管。导管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水密性和承压性试验,并检查防水胶垫是否完好。导管下放至距孔底部约30~40cm。灌注前应检查孔底沉渣情况,如下放钢筋笼时间过长,孔底的沉渣要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内吊放砼柱状塞头,开塞前储料斗应有足够的砼初存量才能剪塞,保证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管理体1m以上,本工程桩基直径比较大,桩底比较深,混凝土量大,浇注过程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并设专人进行测量孔深记录,准确掌握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的范围内,灌注后砼面要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5~1.0m,每根桩按规范或监理要求做砼试块。

7、桩基础检测: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在承台施工前,按设计及规范对桩基进行质量检查。

四、桩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桩基施工过程根据施工情况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孔壁坍塌:

原因:泥浆浓度不够,护筒埋深不够,成孔速度太快,孔内水位高度不够,在地质不好的情况下处理不及时。

技术措施:在松散砂土钻进时,控制钻进速度,选用较大密度、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确定护筒埋设已进入硬土层;钻进时及时补充孔内泥浆,保证孔内水位高于承压水水位。

2、斜孔:

原因:当遇到岩面倾斜,一边软一边硬时,如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斜孔。 技术措施:可以往孔内填入片石,将斜面硬层冲平后,再用继续钻进。 3、卡钻:

原因:钻进速度太快,地质情况不明,岩面倾斜、孤石或遇有溶洞等。

技术措施: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钻孔作业,当遇有岩面倾斜或溶洞时,应采取慢速钻进,并备足块石及准备钢护筒备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