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1节写入梦之由。

板书:第2节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二)诵读并分析2节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第2节,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节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梦游天姥 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

第2节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15句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

4、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第3节

1、节意讲解:第3节 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1、指读第3节,思考:节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节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梦境虽然美好,但总有梦醒的时候,人不可能生活在梦中。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蔑视权贵、反抗现实、追求自由生活。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作者所描写的梦境说明了诗人的诗歌具有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其它诗歌里是否有所体现,请举例。

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2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将进酒》)

4、联系全诗小结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节,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不同时期的同题材作品比较:送别诗和边塞诗 (一)送别诗

1、汉末送别诗:哀怨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2、盛唐送别:乐观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同为离别诗,为什么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盛唐气象”

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学者林庚先生曾经把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概括为“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那就是爽朗不尽的风格,新鲜灵动的语言,

30

自由解放的个性,宽广豪迈的胸襟,慷慨激昂、锐意进取的时代气息,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情调。

(二)边塞诗

欣赏边塞诗名句: 盛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中晚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宋代: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读这些诗,你会发现有什么不同?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补充例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ù)浑。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31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穷边词 姚合

将军坐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关。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朝廷先天不足,外交上处于弱势,儒家理学逐渐发展,诗歌讲技巧,重说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观 书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南乡子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旺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地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三)小结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