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2)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书愤》、《夜泊水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

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追忆幕中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闲适诗和表现隐逸情趣的田园诗,是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生活中的诗意,咀嚼出其中的隽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笔调轻灵,别具风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品有: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幽居书事

莫叹人间苦不谐,清时有味是归来。 已因积毁成高卧,更借阳狂护散才。 正欲清言闻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 纷纷争夺成何事,白骨生苔但可哀。

3、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也是颇为突出的。此类诗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有的描写了农民勤劳艰辛的劳动生活,有的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代表作品有:

游山西村

2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东村晚归

蜀道还吴鬓已丝,历年二纪固应衰。 宁知病思沉绵日,又见秋风摇落时。 锦雉白鱼供野饷,青林红树入新诗。 东村寂寂风烟晚,酒挂驴肩又一奇。

4、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主要抒发他对前妻唐琬始终不渝的情感,深挚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园》二首,这在爱情诗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宋代诗坛上是弥足珍贵的。

沈园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1125~1210)南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12岁即能诗文,其与前妻唐琬的爱情故事也非常感人。陆游20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情深缘浅的这 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67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40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40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75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能在死后40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六、总结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22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教学内容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自主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韦庄《菩萨蛮(其二)》

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杜甫《旅夜书怀》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姜夔《扬州慢》纳兰性德《长相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4、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欣赏指导

教学目标:1、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2、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分析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第9课时

一、导入

23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 检查预习 概念解读: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三、教师引导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

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

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首先描述画面。其次把握意境。

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四、方法总结

吟诵感悟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五、自主赏析 合作发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 (wù)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六、教师点评赏析情况 七、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

二、学习《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