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宝坻区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社区服务业。围绕便民利民,重点发展卫生健身、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资回收等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鼓励创办社区服务企业。

8.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宝坻区宽带多媒体城域网络和办公专网,加快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和“绿色网吧”工程,推进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城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促进运动休闲、医疗保健等消费型服务业,以及工业研发、科技服务、外包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配套的专业服务、特色服务,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优化存量、调整增量、增加总量,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建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优势企业集聚,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新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群。到2015年,工业税收达到4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 1.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研究编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并力争纳入到天津市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制品四大新兴行业,形成以龙头项目为依托,同类项目和上下游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四大新兴行业的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以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优势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促进资源型低端产业逐步退出,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到2015年,服装、食品、文体、家具、建材、地毯、塑料七大传统行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围绕主业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

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到2015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超十亿元企业30家左右,国家级名牌产品数量达到20个左右;到202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左右,品牌产品达到50个左右。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1.突出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以蔬菜、果品、花卉、食用菌和农业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大新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宝新设施农业产业带、青龙湾设施农业产业带和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试验区五个重点区域为空间依托,构建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五大产业五大区域”的总体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和涉农企业为主体,以园区发展为主要方向,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培育打造特色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稻田立体种养、淡水养殖、良种繁育等特色种养业,逐步形成特色品牌,不断延长加工链条,实现规模扩大、效益增加。五年内,新增林地1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推广到5万亩。充分利用稻区湿地资源,推广稻田立体种养10万亩。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建成水稻、小麦、棉花、蔬菜等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稳定规模化养殖小区规模,提高养殖业水平。积极发展花卉产业,逐渐形成集花卉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3.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试验区、中粮集团健康生猪产业化基地、宝迪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引进生猪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完善生猪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完善相关鼓励政策,引进和催生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让更多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五年新发展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5家,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个,实现订单种植30万亩,全区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农户达到85%以上。

4.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及食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培育宝坻的安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完善区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全面提升执法监督能力,确保全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到2015年,一般农作物依标生产率达到80%以上,重点农作物依标生产率达到90%以上。

5.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五年累计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力争建成三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天津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试验区、中粮集团健康生猪产业化基地、宝迪食品工业园)。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拓展京津冀地区都市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水利灌溉设施,完善良种繁育和动植物防疫等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1.工业布局。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思路,全面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商务配套设施。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做大做强4个示范工业园区,做优做专7个特色工业园区,形成以示范工业园区为龙头,以特色工业园区和其它园区为支撑的多点布局、多级发展、协调联动的园区经济格局。

(1)四个示范工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主动承接北京市区、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五年新增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入9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税收3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16万人。将其打造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型加工制造业重要聚集区。

天津宝坻低碳工业区。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绿色电池新能源产业和施工机械、环卫机械、农业机械的加工制造。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12.8平方公里以上的基础

设施建设。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10亿元,吸纳就业5万人。 天津宝坻节能环保工业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脱硫除尘、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设备、稀土节能灯具、LED发光产品和工业用高效节电器以及金属航空新材料、热固塑料复合材料的加工制造。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13.4平方公里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10亿元,吸纳就业4万人。

天津宝坻塑料制品工业区。重点发展塑料原料加工、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生产及塑料加工机械制造。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8.2平方公里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税收8亿元,吸纳就业2.5万人。

天津宝坻马家店工业区。重点发展不锈钢板、管、棒制品及线材制品加工制造。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8平方公里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7亿元,吸纳就业2.5万人。

(2)七个特色工业园区。即八门城、林亭口、新安镇、大钟庄、新开口、大口屯、方家庄工业区,重点发展食品、新型建材、服装、文体、机电、地毯、家具等产业。五年新增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2015年力争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税收5亿元,就业5万人。 2.服务业布局。依托两个新城、两个商贸物流区及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尽快形成。

(1)商贸物流业。重点打造两个商贸经济圈、两个商贸物流区。

宝坻新城商贸经济圈。重点打造北部商贸中心、南部新区商业商务综合中心、城西商业中心、城东商贸物流中心4个片区商业中心和北城东路、商贸街、南城路、南关大街北段、南关大街南段、南街、中保楼街、南三路8条特色商业街区。 京津新城商贸经济圈。重点打造北部、中部、南部3个片区商业中心和环城北路商业街、珠江大道商业街、第五大道商业街、南部商业街4条特色街区,建设古玩和纪念品市场、电子商贸市场、宠物市场、农产品(花卉)市场4个特色市场。

海滨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小商品集散基地,规划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 京津新城商贸物流区。建设服务京津唐的重要纺织、服装集散基地,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2)休闲度假旅游业。着力形成“双核”、“双带”、“四区”、“多点”的产业格局。

双核——京津新城休闲度假核心区和宝坻新城历史文化核心区。 双带——潮白新河水上休闲旅游带和青龙湾河生态观光带。

四区——黄庄洼湿地生态观光体验区、青南万亩生态林休闲体验区、青北森林公园休闲观光区和大新农业示范旅游区。

多点——依据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工业、农业、商业景区(点),着力发展工业旅游和乡村特色游。 加快推进老城区特色文化街、潮白新河风景区、大觉禅寺、区文化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整合玉佛宫、广济寺和大觉禅寺以及高校、研究院等资源,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宝地”的品牌。围绕评剧、京东大鼓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好各种文化活动,把宝坻打造成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北方戏剧曲艺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