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5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消化系统5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2 E 53 C 54 A 55 B 56 D 57 E 58 E 59 ABCE 60 ABD 61 ABCDE 62 ABCD 63 ABCD 64 ABCDE 65 ABC 66 ACD 67 BCD 68 ABCE 69 CDE 70 AB 71 ACD 72 ABC 73 ABCDE 74 ABCE 二、填空题 1.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2.骨路肌 骨路肌和平滑肌 平滑肌 3.贲门腺 胃底腺 幽门腺

4.壁细胞 主细胞 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5.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酶原颗粒 分泌蛋白质 胃蛋白酶原 6. 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绒毛 小管泡系 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 盐酸 子

7.壁细胞 维生素B12 8.皱襞 绒毛 微绒毛 9.粘膜 粘膜下层 10.上皮 固有层

11.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未分化细胞 内分泌细胞 12.单层柱状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吸收 分泌粘液 13.粘液 十二指肠粘膜下层 14.纯浆液性 浆液性 粘液性 混合性 15.A细胞 B细胞 D细胞 PP细胞

内因16.B细胞 降低血糖

17.结构和功能 多角形棱柱体 中央静脉 肝板(肝索) 肝血窦 胆小管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门管区

18.肝细胞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和右肝管 19.贮脂 脂滴 维生素A 20.肝巨噬 单核吞噬

21.血窦面 细胞连接面 胆小管面 22.中央静脉 内皮细胞 肝细胞膜 23.血窦内皮细胞 肝细胞 肝细胞 血液 24.功能 营养 三、是非题

正确:1 2 4 5 7 8 11 12 14 15 17 错误:3 6 9 10 13 16 四、问答题 [名词解释]

1.壁细胞为胃底腺的组成细胞之一。细胞圆形或三角形,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超微结构具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泡系统,可以合成盐酸和内因子,参与胃液的组成和防止恶性贫血的发生。

2.小肠腺细胞之一。细胞呈锥体形,胞质游离端有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锌、肽酶及溶菌酶。电镜下细胞内粗面内质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可合成蛋白质和多糖复合物。

3.绒毛位于小肠壁上。由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形成,扩大小肠的吸收表面积。 4.窦周隙是由肝细胞膜和血窦内皮围成。内含有血浆,贮脂细胞等,肝细胞可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5.位于肝窦周隙内,细胞不规则、扁平有突起、胞质内贮有脂滴,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肝纤维病变和肝硬化时,可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6.微皱褶细胞位于覆盖淋巴小结的肠上皮内,矮柱状。细胞游离端有微细的皱褶,基底面向细胞顶部深陷,此细胞是特化的上皮细胞,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并转送给上皮内淋巴细胞,参加免疫反应。

7.基底颗粒细胞属消化管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其分泌颗粒聚集在细胞基底部而得名。细胞多数呈高柱状,顶端露于管腔面,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可感受管腔内化学刺激引起分泌活动。此类细胞呈开放型,少数细胞较矮小,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而未露出腔面,称封闭型。 [简答题]

8.胃粘膜自我保护机制是胃粘膜自身结构特点所形成的。胃底腺分泌大量HCl和胃蛋白酶原,使胃液具有腐蚀力;胃蛋白酶原被HCl激活为胃蛋白酶,也能分解胃粘膜组织。但胃粘膜上皮是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不断分泌大量粘度很高的粘液,呈胶状覆于胃粘膜表面,粘液中还有大量HCO3-(由表面粘液细胞和壁细胞产生)两者共同构成一层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起保护胃粘膜免受HCl的腐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胃小凹底部的细胞不断增生,并向表面迁移,使胃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及时修复损伤。

9.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内分解为氨基酸后,经小肠绒毛吸收细胞游离缘的微绒毛入吸收细胞内,经细胞侧面的细胞膜入细胞间隙经基膜入固有层,经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外基膜,经有孔内皮入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然后经门脉进入肝脏。入肝后经小叶间静脉入终末门微静脉,再进入肝血窦。经内皮细胞孔或细胞间隙进入窦周隙,最后经肝细胞的绒毛进入肝细胞。

10.肝门管小叶是以门管区为中心的三角形住状体,周围以三个中央静脉的连线为界,故称门管小叶。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从周边流向中央,汇入门管小叶中央的小叶间胆管,所以门管小叶概念是强调肝的外分泌性质。

11.胰腺内分泌部主要是由胰岛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的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它们共同调节血糖的代谢,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可直接作用于A、B细胞,使其分泌减少,即旁分泌作用。PP细胞分泌胰多肽,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抑制胆汁及胰蛋白酶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