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实践参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实践参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四、守恒试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儿童理解物理现象的可逆关系的思维特点。 (二)、对象和材料

对象:大、中、小三班儿童各若干名。

材料:铅笔两支、同样大的玻璃杯两个、比这两个玻璃杯细而高和粗而矮的玻璃容器各一个、有色液体若干、立方体积木十六块。 (三)、方法与步骤

主试者分别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个别试验。 一、长度守恒试验

两支等长的笔,先平行并齐的放着,让儿童确认是等长的,然后将两支铅笔错开(见下页图)。上下两支铅笔向不同方向各错开一次,让儿童比较他们是否一样长,并要求说明理由。 结果

二、液体守恒试验

将有色液体分别注入两个同样大小的杯(或瓶)内,当儿童认为一样多后,再将其中一杯液体小心得倒入另一个高而细的容器内,然后让儿童比较他们是否一样多,并说明理由。然后将液体倒回原杯内,再用短而粗的容器同样重复一遍,将结果填入下表:

三、体积守恒试验

将十六块小方积木分成二堆,每堆八块,叠成两层,上下各四块(2*2*2),让儿童看清楚这两座“房子”是一样大的。然后将一堆叠成底二块,高四块(2*1*4),要儿童对改变后的两堆积木进行比较,问儿童:“这两座房子还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结果分析如下表:

(四)、结果分析

1、 由以上试验能否看出有二因果思维的若干特点。

2、 由以上试验能否看出学前儿童对可逆关系理解的特点?和皮亚杰的实验结果比较

有什么异同。

十五、幼儿概括能力发展的实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归类,了解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并了解言语指示对概括能力的影响。 (二)、对象和材料

对象:幼儿园大、中、小班儿童若干名。

材料:彩色实物画片二套、彩色几何图形一套(见实验材料) (三)、 法与步骤

一)、对不同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归类

1、 将第一套实物图片按类依次呈现给幼儿,令幼儿去掉不一样的一张。指导语:

“你能把这堆图片中,不一样的一张拿出来吗?”

2、 将第二张实物图片呈现给幼儿,令其归类。指导语:“你能把这堆图片中相

像的放在一起,分成三堆吗?”

3、 将几何图形呈现给幼儿,令其归类。指导语:“你能把这堆图片中一样的放

在一起,分成三堆吗?”

(二)、将分类标准用言语指示幼儿,令其分类。

(1)、同一1,指导语改为:“小朋友,你能将这四张图片中,用处不一样的一张拿出来?”

(2)、同一2,指导语改为:“小朋友,你能按用处把这堆图片分成三堆吗?” (3)、同一3,指导语改为:“你能将这堆图最长的一边像这样长的(那标准长度给幼儿看)图形拿出来,归在一起吗?”并要幼儿指明哪边和它一样长?

幼儿每次分完后都问他为什么这样分 (四)、 结果 按下表统计

表一 幼儿对实物图片的分类

表二 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分类

(五)分析讨论

根据分类的情况及幼儿的回答分析幼儿概括发展的特点。

实验材料:

(一) 第一套实物图片

1、 鸿墀、绿铅笔、红橡皮、红筷子。

2、 绿苹果、绿香蕉、绿皮球、橙色橘子。 3、 绿色口杯、白脸盆、白牙刷、白色点钟。 (二)第二套实物图片

(三)几何图形

以最长边为准,其它按比例,分三种大小: 1)1.5cm 2)2cm 3)3cm 标准为2cm.

几何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三种,图形颜色,大小、形状的搭配见图。 几何图形(2寸×2寸)

十六、社会性—同伴关系测量研究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幼儿同伴群体的整体人际交往状况和结构特点;

(二)、了解幼儿同伴群体中每个幼儿在全体群体中的地位和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