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并购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制药企业并购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亿美元。占惠氏2008年总收入近三成的抗抑郁症药物Effexor和治疗心绞痛的Protonix也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专利到期。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由“专利药到期”驱动的并购交易还会不断发生。但强强联合,是否就能解决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要看合并的效果。辉瑞方面目前的计划是:合并后充分利用惠氏的研发能力,拓展生物制药和疫苗的业务。

百时美施贵宝24亿美元收购Medarex

来源:新浪财经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Co。)周三晚间表示,已经同意以24亿美元收购生物科技公司Medarex,藉此获得Medarex的癌症治疗药物。

百时美施贵宝将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收购Medarex股票,比周三收盘价8.4美元高90%。百时美施贵宝在声明中称,因Medarex持有大约3亿美元的现金和证券,这使收购成本下降至21亿美元;双方董事会都一致同意这次收购。

百时美施贵宝总裁詹姆斯·康奈列斯(James M. Cornelius)已经在进行裁员和外包工作,旨在未来3年削减25亿美元成本。该公司正在进行收购和寻找合作伙伴,藉此抵消仿制该公司最畅销药物氯吡格雷(Plavix)的药品在2012年上市销售后将丧失的收入。

康奈列斯指出:“Medarex的技术平台、人才和销售渠道将会成为我们生物科技策略尤其是肿瘤免疫方面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收购是我们转型至生物药物的重要一步。”

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是百时美施贵宝和Medarex的并购咨询顾问。

据Marketwatch报道,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Company)签约以每股16美元购买生物制药公司Medarex的股份,总值为24亿美元。

该每股收购价几乎是Medarex公司当日收盘价的两倍。Medarex预计融资3亿美元,最终根据协议可融资21亿美元。

这次收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是正在研究阶段的ipolomumab,一种治疗可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主席兼总裁JamesCornelius认为Medarex公司的技术平台、技术员工和生产线对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次的并购将成为生物医药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次的投标将于7月27日左右开始。百时美施贵宝周三收盘时上涨0.9%,报价20.29

美元,Medarex公司股价上扬1.45%,至8.40美元。

该收购公告比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提早一天。该公司预计每股收益0.47美元。(全景网/实习生 庄洲娟)

医药并购盛宴背后 业务整合开始攻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上半年,三起并购案见证了医药行业的“超级盛宴”:辉瑞680亿美元并购惠氏、默沙东411亿美元并购先灵葆雅、罗氏468亿美元并购基因泰克。在金融危机的一片肃杀中,医药行业的三起并购也成为2009年上半年的最大三起国际并购案。

时至年中,上述6家公司纷纷给出半年报,除默沙东外,其余5家企业都取得了不错业绩。

收益均高于预期

罗氏半年报显示,受收购基因泰克的成本冲击,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9%,至41亿瑞郎(约合3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3.3亿美元。但扣除并购这一特殊项目后,罗氏上半年净收入同比增长11%,从去年同期的44亿美元增至48.7亿美元。

受主要抗肿瘤药物以及达菲、派罗欣的推动,罗氏药品部销售额增长11%,为全球市场平均增速两倍。其中针对流感的达菲在药品部销售额总增长中占了4%。预计2010年初,达菲的总产能将扩大到每年4亿盒。

合并“盛宴”中另一个主角辉瑞公司近日宣布,第二季度盈利下降19%至22.6亿美元。辉瑞同时调高全年度每股盈利预测,由原估计的1.85~1.95美元调升至1.9~2美元。公司表示,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对惠氏的重组开支将小于预期。

默沙东第二季度盈利下降12%,从去年同期的17.7亿美元降至15.6亿美元。扣除收购先灵葆雅等一次性项目后,每股盈利从上年同期的86美分降至83美分。

默沙东最畅销的哮喘药第二季销售额增长16%至13亿美元。其收益下滑主要由于胆固醇药物以及疫苗等销售下降。对于2009财年,默沙东提升每股盈利至3.15~3.30美元。

并购进程有喜有忧

“对于在整合罗氏与基因泰克中所取得的进展,我感到特别高兴。我们实现合并协同效应的速度将比起初预计得更快。”罗氏CEO施万评价集团半年报时说。

今年3月26日,罗氏获得基因泰克全部所有权。之后,集团就管理层人员任用、组织结构及流程协调做出了重大商业决策,年底前整合工作将基本完成。

罗氏与基因泰克的重组步伐进展如此迅速,主要原因在于两者关系特殊。早在1990年,罗氏就出资21亿美元入股基因泰克。罗氏目前的营业收入中,大约三分之一是来自于基因泰克开发的药物。对于罗氏和基因泰克来说,收购只不过是“亲上加亲”。

辉瑞和惠氏的“联姻”显得更坎坷,欧盟有关部门本月中旬刚通过了辉瑞对惠氏的收购,预计两公司将于9月开始进行整合。与默沙东的收购计划相同,整个交易全部完成将在今年第四季度。

辉瑞将会获得惠氏两大畅销药物抗抑郁药物和肺炎双球菌疫苗的经营权,此举可能使两种药品的年销售额提升46%,但辉瑞必须面对它们在2011年前失去专利保护的局面。事实上,辉瑞自身在未来2~3年中,也有多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而这正是其并购惠氏的初衷。

与罗氏保留大部分基因泰克的员工相对,辉瑞将裁减大约13万员工,占合并后公司员工总数的15%。目前辉瑞7000人的销售团队是业界规模最庞大的,公司无疑将借此缩减销售员工人数。

为使重合度比较高的业务得到梳理,辉瑞和默沙东都宣布将出售其动物药品资产,去年动物药品销售增长7.2%至192亿美元。对此,诺华、礼来、拜耳和勃林格殷格翰纷纷抛出了绣球,希望通过涉足动物药品来扩大业务。

辉瑞深陷被动收购陷阱 10年未大幅提升研发能力

作者:李冰心 来源:时代周报

如无意外,全球医药行业最大的一场并购将在2009年画上句号。全球最大医药生产商辉瑞(Pfizer)以680亿美元收购排行第九的惠氏(Wyeth)的并购协议正在静待各监管部门的最后审批。

十年来,不断地并购成就了辉瑞的行业领头羊地位,但并未大幅提升辉瑞的研发能力,一旦主打产品专利到期,就不得不再次求助于并购,由此落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被动式并购陷阱。

680亿美元的联姻

7月20日,惠氏股东大会以压倒性的多数投票,通过了公司被收购的决议。不过,该项交易的最后完成尚需等待包括中国商务部在内其他区域市场监管部门的审批通过。

此前有外电报道,辉瑞会继续保留惠氏顶级科学家,但预计在新公司范围内将裁员2万人,关闭5间制造厂,以节约成本40亿美元。时代周报记者获悉,目前惠氏中国部分员工已开始寻找新的去处。不过,对于收购案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公司的调整问题,辉瑞中国及惠氏中国方面均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可以发布。“收购还需要其他一系列相关审批完成,预计2009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交易能够最终完成。”惠氏中国一位高层说。

“辉瑞的当家产品立普妥在2010年3月份专利到期,是促成该项并购的关键因素,”生物谷(BioonGroup)董事长、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发宝博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收购是金融危机大背景与制药业特殊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研发面临窘境,辉瑞面临新品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迫切需要找到能够应对立普妥专利到期后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仅2008年立普妥即为辉瑞创造了124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5%,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困境。2000年至今,辉瑞公司用于研发的资金超过600亿美元,但是至今尚未研制出可投入市场成为新增长引擎的产品—耗资近20亿美元的吸入式胰岛素

Exubera因与销售预期差距甚大而退出市场;降脂新药Torcetrapib因患者死亡而被迫终止研发。

被动式并购

通过并购做大做强—这是辉瑞前任CEO亨利·麦金纳尔所创造的令整个制药界称道的“辉瑞模式”。然而,10年后的辉瑞仍在并购,目的却不得不从进攻转为防御。

2000年,辉瑞以90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获得支持其10年发展的重磅药物立普妥),首次跃居为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2年后,辉瑞以600亿美元收购知名的法玛西亚药厂,赢得了著名关节炎治疗药物西乐葆(Celebrex)的全部所有权。而后,尝到甜头的辉瑞又接连在胆固醇药、疫苗等产业方面加大并购力度。自2000-2009年的10年间,辉瑞共进行了8次并购,平均一年多一次,用于收购总投入已累计222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