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并购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制药企业并购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根据以往的协议,辉瑞-惠氏将获得合作项目产生的50%的利润,同时由于在Elan和强生投资的公司中,Elan公司所持股份低于50%,所以Elan和惠氏只能各自获得不到1/4的利润,强生将获得略多于50%的利润。按照强生与Elan的合约,强生在新公司中不能再追加投资获得更多股份,以此保护Elan和辉瑞-惠氏的利益。

在被媒体问及此事时,辉瑞发言人把问题转给了惠氏,惠氏就此发表特别声明称,强生投资该项目正是对以前合作成效的确认。“我们期待着与Elan公司和强生公司就拟议中的交易细节进行讨论,继续把重点放在开发bapineuzumab和其他实验疗法上。”分析家预计,惠氏不会质疑并挑战强生与Elan的这一交易,因为强生公司的投资有助于Elan公司的生存与发展。Elan公司现在很需要现金,为多项临床试验提供经费。Elan公司财务总监

Shane Cooke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透露,强生的投资将使Elan公司从其18亿美元的债务中至少减少4亿美元的债务。

【析】 强生在辉瑞和惠氏并购还没完成以前,先下手为强,把Elan有关老年痴呆症治疗的研发项目一网打尽,让辉瑞和惠氏有苦说不出。Elan和惠氏本来已有合作,但双方并未就未来产品的市场营销进行细节讨论,原打算在今年下半年等辉瑞和惠氏合并完成后再来梳理关系、敲定细节。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强生与Elan成立了新公司。这样的模式对Elan来说自然是乐见其成,有了15亿美元的注入,同时傍上3个“大款”——强生、辉瑞和惠氏,未来的发展多少有些保证,所以华尔街的反应很正面,强生投资决定公布当日,Elan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21%。

当然,强生注资Elan成立新公司的做法并非没有风险。如果Elan的主打产品研发结果很明确,辉瑞和惠氏当然不会坐失良机,拱手把控股权让给强生。正因为有风险,它们才让强生去承担,如果项目成功并能盈利,辉瑞也有份,只是少赚一点而已,这比冒很大风险且要赔掉10多亿美元靠谱。

不过,强生的15亿美元控制了一家新公司,大大强化了自己在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领域的地位,项目开发成功当然商机无限,即使失败,强生或许还能在Elan公司增大持股,拥有更大的控制权。所以,在这场大并购的浪潮中,不是并购大买家的强生也异常活跃。它出资谨慎,在抗癌药和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开发领域频频出手,希望能通过项目的引入和控制,扩大自己在多种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即使项目失败,公司损失也不大,而且股权还在,其他项目总有成功的机会。

链接

bapineuzumab前景不明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退化性大脑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由于人们对本病的防治和发病机理了解甚少,该病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批准的治疗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有分析人士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全球市场价值超过30亿美元。

熟悉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在过去两年中,先后有两个后期临床试验的实验性药物(Myriad Genetics公司的Flurizan和Neurochem公司的Alzhemed)均以失败告终。目前市售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有来自日本卫材公司和辉瑞公司开发和销售的Aricept(安理申),有H Lundbeck AS和森林实验室公司推出的Namenda,和强生公司的Razadyne,临床治疗记忆丧失等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关于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防止或减少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这种粘性物质被认为与疾病进展相关。目前,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精神病学教授P. Murali Doraiswamy开始对bapineuzumab的疗效表示怀疑,因为“我们已经了解到更多有关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动态变化,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衰变似乎很快,因此通过抗体把它从系统中清除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可能只是暂时反应,如果要取得长期稳定的疗效可能需要额外或更频繁的治疗。”据悉,部分参与bapineuzumab临床试验的病人出现了脑肿胀,促使Elan公司在后期试验中不得不停止向这些病人提供3个剂量的bapineuzumab最高给药剂量。(丁萍)

辉瑞收购惠氏获欧盟批准 美医药业将掀起整合潮

来源:中国企业家

据路透社7月17日消息,欧盟反垄断审查机构周五有条件地批准了美国制药商辉瑞PFE.N以68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惠氏WYE.N的提案,但这将取决于辉瑞对于一系列动物药品业务的剥离情况。

其实,早在今年初,美国辉瑞公司就已经开始向市场吹风了,他们反复暗示,自己正在寻找大规模购并的机会,希望可以通过交易让公司颠簸的未来之路变得顺畅起来,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目标。1月23日,《华尔街日报》就首先爆料,称总部位于纽约的全球最大制药商辉瑞正在和惠氏WYE进行收购谈判,打算以超过600亿美元的出价来收购全球

第九大药厂惠氏。

这一购并交易背后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就在于,双方可以借此缩减销售队伍。辉瑞目前的销售团队总人数大约在7000左右,是业界最庞大者之一。而惠氏的抗生素和专门药物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针对消费者的行销活动,对于辉瑞而言,这或许会是他们从购并中获得的一大收益。 早先,这一并购案曾招致欧盟执委会的担心,根据原先的并购提案,这一交易有可能会在多个国家的动物药品市场引发竞争问题。

为此,辉瑞承诺,将剥离部分业务,涉及多项疫苗、镇静剂、抗生素和驱虫剂以及药物饲料添加剂、口服补液盐等.辉瑞还提出将剥离惠氏在爱尔兰一个地区的制造工厂。

在辉瑞做出承诺后,欧盟委员会于近日有条件批准辉瑞收购惠氏,并认为这一交易不会在欧洲经济区EEA或任何下辖地区过大地阻碍竞争。

目前,美国制造业正面临困境,各大药厂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这就是缺乏真正有前途的新产品,以取代那些专利即将过期的旧产品。而对于,辉瑞还面临着行销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

此次合并将聚合双方的生物制药研发项目,包括糖尿病、炎症与免疫性疾病、癌症与疼痛等方面的项目,此次合并将有助于扩大辉瑞与惠氏在世界重要增长地区的可观的资产组合。

毫无疑问,辉瑞与惠氏的合并将产生世界第一大生物制药公司。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合并后的公司将是美国生物药品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拥有大约美国本土12%的市场份额;在欧洲、亚洲与拉丁美洲,合并后的公司将分别拥有大约10%、7%和6%的市场份额。在拉美、中东与中国等高增长的新兴市场,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重要的市场存在。

例如在中国,惠氏在婴儿营养品方面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而辉瑞则被视为制药行业的领导者。这将使合并后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强化,提高在高增长、欠发达以及低渗透率市场的知名度,并提供大量的节约开支的机会。

该交易仍有待美国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监管审批,同时还需等待惠氏的股东批准。

分析认为,这一交易将成为一个开端,近期以来备受打压的美国医药行业很可能会就此掀起整合的风潮。

苦“专利之痛”,大药企勉强牵手

来源:国际金融报

7月,沉寂近5个月之久的辉瑞并购惠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7月17日,欧盟反垄断审查机构有条件通过了辉瑞对惠氏的收购提案;7月20晚,98%以上的惠氏股东投票赞成这笔交易。这一收购决议还需得到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后,方能正式生效。

这一交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达成协议,惠氏已经作出“让步”。欧盟执委会曾认为辉瑞与惠氏“在动物药品业务”上会引发竞争问题。因此,辉瑞承诺,将剥离相关业务(包括部分疫苗、镇静剂、抗生素和驱虫剂等),并提出将剥离惠氏在爱尔兰Sligo地区的制造工厂。

不仅这一例,上半年医药行业的重要并购还包括:罗氏购买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技术;默克并购先灵葆雅。上半年,医药保健行业并购共涉及金额1540亿美元,约占上半年全球并购总金额的23%。

这些大公司忙于并购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些大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专利药到期、研发压力加大、亏损难避免。

去年11月,礼来以65亿美元将英克隆纳入麾下,因为其拳头产品再普乐、欣百达专利将分别于2011年、2013年到期,需要寻找新品替代。罗氏收购基因技术,显然是看中了对方畅销抗癌药物Avastin和Herceptin。去年辉瑞的3个重磅专利药到期,使辉瑞损失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