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管理会计的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一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 财务会计定义:

是一个提供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确认、计量,连续系统的记录汇总,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企业外部的有关利益集团或个人提供他们据以决策的会计信息。 2、 管理会计的定义:

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为企业的决策规划、计划预算、评价与控制等方面提供信息。 3、 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2》方法灵活多样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4、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比较:

1》信息使用者不同(外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公众;内部使用者:企业各级管理者)2》信息时间属性不同(历史性;现实性和预测性)3》会计报告的类型不同(财务报表;决策分析报告、业绩评价报告、控制报告)4》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反映企业整体的总括性情况;反映企业内部机构部门的详细情况)5》会计报告的编制频率不同(年度、半年度、季度;根据需要适时提供6)约束性不同(符合会计准则;不受会计准则约束)7》验证程序不同(公认会计师审计;无需外部审计) 5、 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决策

决策分析可以分为短期决策分析和长期决策分析

规划会计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确定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包括生产经营总预算和项目预算 执行和控制是保证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实施过程 6、 管理会计的职能

1》 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 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 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 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7、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准确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及时性5》成本和效益原则 8、 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1》 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2》 代理人理论

3》 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 4》 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 5》 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 6》 适时生产(存货)系统 7》 综合积分卡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1、 成本性态: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件的依存关系

2、 业务量:影响成本的业务活动也称为成本动因,引起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与数

量有关的成本动因,一般称之为业务量

3、 固定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4、 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5、 酌量性固定成本: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6、 变动成本: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7、 设计变动成本:由产品的工艺实际所确定的,只要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不改变,成本就不会变动,

所以不受企业管理层决策影响

8、 酌量性变动成本:通常收管理层决策影响,有很大的选择性

9、 混合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成本绝育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成本,但

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称为混合成本。常见混合成本:阶梯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10、 固定成本的特点:

1》 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表现为一固定金额

2》 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11、 变动成本的特点:

1》 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2》 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12、 阶梯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阶梯成本:企业的运货员与质检员的工资,以及受一定业物量影响的固定资产租赁费 半变动成本: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费。 13、 相关范围

包含两层含义:1》特定期间 2》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14、 总成本的函数模型:

y=a+bx y=成本总额 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x=业务量 bx=变动成本 15、 工程分析法:

又称为技术测定法:适用与缺乏历史数据参考的新产品 16、 账户分析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的企业 17、 合同确认法:适用于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

18、 历史成本分析法:适用于生产条件比较稳定、成本水平波动不大以及有关历史资料比较完备的企

业。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最小平方法 19、 完全成本法: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1》存货计价2》评估盈利能力3》定价决策 20、 变动成本法:

21、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 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费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企业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2》 存货计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并将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这样,其么在产品、产成品和已销售产品中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制造费用,即期末存货都是按全部生产成本计价。

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仅按变动生产成本计算,而降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因此,无论在产品、产成品还是已销售产品都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即存货都是按变动生产成本计价。这样,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

22、 职能式损益表:完全成本法下编制的损益表 23、 贡献式损益表:变动成本法下编制的损益表

2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费的营业利润差额的计算公式: 职能式损益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利润

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营业利润 25、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变动规律:

1》 当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时,营业利润差

额为零,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

2》 大于时,营业差额大于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3》 小于时,营业差额小于零, 小于 26、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1》能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活生产 2》能提供企业管理层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 3》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4》简化成本计算

缺点:1》不符合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概念以及对外报告的要求 2》不能适用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1、本量利分析: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2、边际贡献;也称贡献毛益,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销售价格固定 2》成本是线性的 3》产销平衡 4》销售组合固定 4、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价格*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5、边际贡献指标的计算: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 = 单位边际贡献 * 销售量 营业利润= 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100% =单位边际贡献 / 销售价格*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 / 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价格 * 100% 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1

6、盈亏平衡:企业在一定期间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 7、盈亏平衡点:使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

盈亏平衡点有两种表现形式:1》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确定盈亏平衡点方法:1》基本等式法2》边际贡献法3》本量利分析图 9、 安全边际: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0、 本量利分析图:

1》建立直角坐标横轴代表销售量,纵轴代表成本和销售收入

2》绘制固定成本线。 3》绘制销售收入线

4》绘制总成本线。总成本线是其实与固定成本先与纵轴焦点支出的一条直线 5》确定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与总成本先的焦点即为盈亏平衡点

11、 安全边际的作用:

安全边际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时,超出的部分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才能形成企业的利润,而超出的部分就是安全边际。因此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经营就越安全。反之,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就越差

12、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1》 基本等式法: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 / (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 *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 边际贡献法: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 / 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率

3》 本量利分析图:更加直观反映相关范围内不同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 13、 多品种产品盈亏平衡点分析:

1》 计算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2》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例

3》 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4》 运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 /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5》 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该产品的销售比例 14、 安全边际指标的计算:

安全边际 = 预算(或实际)销售量 –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预算(或实际)销售额 --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 / 预算(或实际)销售量*100% 15、 保利分析

含义:是指在嘉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已知的情况下,为确定保证目标利润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而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程序:1》目标利润的确定

目标利润=预计资产平均占用额 * 投资报酬率 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的确定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边际贡献率 3》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的影响 4》实现目标利润的其他因素的确定 16、 经营风险的含义

经营风险又称商业风险,是指企业未来营业利润的波动程度。导致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产品成本结构、行业内部竞争程度等因素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