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社会政策概论 (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1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 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

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

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 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

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第三是表达的需要。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

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 ? 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 2、市场机制

3、非营利机构 ?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 1. 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2

2. 局限性

1) 个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是很复杂的,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全部

需要

2) 在现实中(有时候)即使连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 3) 非个性化:即社会政策具有一般性特征 ? 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1) 从基本需要的满足方向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扩大,带动

了社会政策范围的扩大

2) 从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政策

水平的提高

3) 从基本需要满足的方式看,个人多层次的需要,要求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 ? 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

1. 社会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包含四个层次:社会整合(最低层次,社会整合是指一

个社会的各部分之间保持相互联系的状态)、追求秩序、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2. 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具有有效性(调节关系达到整合需要;引导规范行为达到秩序需要;资源再分配达到和谐需要;制定实施政策达到发展需要)

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中的局限性(调节利益关系,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造成新的冲突;仅靠社会政策难以整合社会成员观念和行为,需要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市场机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复杂,社会政策难以实现调和) 3. 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1) 社会政策必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平等、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等社会整体的需要产

生反应,作出贡献。

2) 社会整体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有时候与个人需要的导向作用产生矛盾(尤其在社

会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 社会问题的的基本含义:存在三中取向即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取向

1) 社会病态轮(查尔斯·汉德森和萨缪尔·史密斯,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

3

2) 生物社会论(生理因素造成)

3) 社会解组论(美国库利、托马斯和奥格本,社会问题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现象) 4) 文化失调论(源于社会解组论,奥本格,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文化变

化速度的不同导致社会整体的混乱现象,即为社会问题。亚文化论为其中一支) 5) 越轨论(冲突的结果是社会问题)

6) 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把社会问题外化为人格和心理失调的外在表现)

7) 标签理论(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行为、某些人、某些现象所作的

主观性社会反应)

文森特·帕里罗等认为,界定社会问题要考虑四个要素:一种社会现象是否给社会和个体成员造成了严重伤害;是否触犯了社会中某些权力阶层的价值标准;是否能持续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是否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社会问题的特点

1) 客观性(独立存在,客观,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 主观性(第一社会事实本身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当特定的利益群体和权力阶层做出

社会反应后,才形成社会问题;第二社会问题具有文化性,不同的价值、道德、传统和宗教都影响着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 3) 社会性 4) 过程性

5) 除此以外,还有普遍性、持续性、群体性等 ? 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1) 社会不平等问题(原因、表现、结果) 2) 贫困问题(目前我国有一亿人处于贫困之中)

3) 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到2013年末,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到

14.9%,65岁以上的老人占9.7%,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4) 环境、资源和生态恶化问题(雾霾)

5) 犯罪和其他越轨行为问题(青少年犯罪、吸毒、色情) 6) 社会歧视问题(制度歧视与个人偏见) 7) 健康与疾病问题

8) 居住环境中的问题(人口膨胀、住房昂贵、城市建设) 9) 其他问题(婚姻家庭、残疾人、社会心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