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三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 【解题思路】B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中的“它”,应指代“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

2、C 【解题思路】C项强加关联,“催生”属无中生有,“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是“派生意义”的体现而非“派生意义”带来的结果。

3、A 【解题思路】A项信息错位,“鱼腹藏书”“鱼雁相通”只与“鱼”的第二个含义“交往和语言”有关;原文第四段“‘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一句是对“鱼”第一个含义的照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C(原文为: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5.B(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只有第一个意思。)

6、A(错在“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世祖只是听从了高允的部分建议,赦免了胁从者的连坐之罪,从“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 浩竟族灭,余皆身死”可以看出) 7(10分)(1)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偏义复词“是非”1分,“面”1分,“侃侃”1分,偏义复词“避就”1分,大意1分)

(2)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阙”1分,“礼”1分,“何望”1分,“闻”1分,大意1分) 附【文言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拘捕,世祖下诏令高允撰写诏书,自崔浩以下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高允怀有疑问而没有拟写诏书,世祖频频下令急切地催促办理。高允请求再次拜见皇上,然后再撰写诏书。世祖叫他前去,高允说:“崔浩所犯的罪,如果还有除著述《国史》之外的别的什么罪行,那不是臣胆敢知道的。(崔浩)

凭秉笔直书对朝廷有所触犯,罪还不至于处死。”世祖说:“如果没有这人对我不满,就该有数千人死了。”崔浩最终被判处灭族,其余人仅身遭杀戮。

高宗即位以后,司徒等人都受到皇帝重赏,高允既没有受到特殊的褒扬嘉奖,又始终不发一言。他忠诚而不自我夸耀,都像此类情形。而高允的进谏之言,高宗从容静听,有时有冲撞冒犯之处,皇帝不忍再听下去时,就让身边的人将他扶出去。遇有不便当朝劝谏的话,高允就请求私下进见,高宗知道高允的心意,就在屏风旁迎接并等待他。高允得到很高的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有人上书陈述治政得失,高宗察看奏章后对群臣说:“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我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人不知他在规劝,这难道不是忠心吗!你们在朕左右,不曾听到一句正直的话,你们就不愧疚吗?”于是高宗任命高允为中书令。有官吏说:“高允虽然蒙受圣上恩宠,但家里贫穷得像百姓,妻儿都无以为生。”高宗怒道:“怎么不早说,现在被朕重用,才说出他家境贫困。”当天,高宗来到高允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做的被子和粗麻做的袍子,厨房中只有咸菜而已。

高宗敬重高允,通常不呼他的名字,习惯称之为“令公”。于是“令公”之号传遍四方。高宗去世,显祖居住在守丧的地方,乙浑专权独揽朝政,图谋危及国家。太后杀了他,召请高允到朝廷参与谋断大事。高允说:“我听说筹划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请在郡府兴建学校。录用博士应是博通涉猎儒家经典、世代忠贞清白、能为人师表的人,学生挑选郡府中家世清白、品行美好谨慎、能遵循礼教的人。”显祖听从了他的意见。郡府成立学校,就是从此开始的。高允秋季巡视疆界,询问百姓疾苦。到了邵县,发现邵公庙塌毁而未重新修建,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之后,鼓励百姓学习问业,风俗教化很是盛行。后来高允因年老多病,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不许可。高允去世,年98岁,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

8、CE(C项,不是“极写蜀地生活条件的恶劣”,而是表现了蜀地人民生活的淳朴自然。E项,“同一般的赠别之作一样”错,一般的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答对一项3分,两项5分)

9、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1分)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

(1分),而本诗尾联运用典故(1分),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1分),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1分),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1分)。 10.⑴宁溘死以流亡兮。(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⑶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中强拉因果。从小说全文来看,蟀爷演技能够“高人一筹”并不是因为“养蟋蟀”;同时,蟀爷养蟋蟀虽有揣摩学习的用意,但这并不是主要的。D项“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误,应是“使情节更集中”;“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错误,小说的主题称不上“弘大”。A项“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有拔高之嫌。)

(2)作用:①刻画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传统而古朴(2分);②交代人物的活动场所,引出下文“蟀爷”热爱京剧的对话(2分)。 (3)答案示例:

观点一:常青松不是一个多余的人。理由:①从情节上看,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他是故事的见证人,显得故事更真实可信。②从人物形象上看,他虽是次要人物,但起到陪衬的作用。③从主题上看,小说的主题思想不仅借助于主人公蟀爷形象来反映,也借助于他结尾处回答虫友的问话来揭示。(每点2分)

观点二:常青松是一个多余的人。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是围绕蟀爷玩蟋蟀、演京剧的事来展开的,跟常青松关系不大。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蟀爷是小说主要人物,常青松此人可有可无。③从主题上看,小说主要是通过蟀爷的事来突出“大道小技”均不能丢的主旨,与常青松无关;结尾处却用常青松的评价来揭示主题,显得生硬直白。(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1)AD ( A是童年的曹文轩随父不停搬迁,从“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可以看出他现在不是居住在水边。D“心中充满了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不正确。“我一直不满意我的悲悯情怀的重量”可知,“我心中还不具备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 (2)①水是流动的;②水是干净的;③水的弹性;④水的渗透力;⑤水能够将具有浓度的东西进行稀释。(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

(3)围绕着“水与曹文轩的成长”(或水对曹文轩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展开。(1分)这几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1分)首先问水与他的生活环境的关系,然后问水对他的性格、人生观、审美情绪的影响,最后问水对他的影响中是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分)